近日
#3人因蜱虫病病逝#
的话题引发热议,小小的蜱虫
为何能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据澎湃新闻报道:河南信阳市潢川县双柳镇天桥村的黄先生反映,包括他父亲在内的3位老人因患上“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俗称“蜱虫病”)”先后不治去世,另有1人正在接受治疗。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
什么是“蜱虫病”?
蜱虫病会人传人吗?
如何预防蜱虫叮咬?
“蜱虫病”
蜱虫,也叫狗豆子、扁虱、草爬子,黄豆大小,呈红褐色或灰褐色。蜱的幼虫、若虫、 雌雄成虫都能吸血,而且吸血量很大,各发育期饱血后可胀大几倍至几十倍,雌硬蜱甚至可达100多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王传林介绍,被蜱虫咬开始时多无痛感,但不久就会出现局部伤口、瘙痒、红肿、疼痛、出血,严重者可引起局部感染,出现皮肤溃烂,组织炎症等。
蜱虫不仅可以咬伤皮肤,而且是螺旋体、立克次体、病毒、细菌感染的媒介。蜱虫可以传播的疾病主要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粒细胞无形体病、森林脑炎、莱姆热、出血热等。
其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最常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伴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
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比如老人和小孩等身体抵抗力比较弱的人群被叮咬后极易引起严重症状,感染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的少部分病例可发展为重症而死亡,据统计,目前该病的平均死亡率为7.3%,最高死亡率可达30%。
人传人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汪华教授和该中心急性传染病防治所副所长鲍昌俊副主任医师等人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临床传染病杂志》刊登论文,通过对两起家族聚集性蜱虫病的检测研究,证明“蜱虫病”可以“人传人”。
与确诊患者无防护措施的直接接触会被感染,直接接触确诊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也会导致相关蜱媒疾病的传播。即便患者去世后,无防护下近距离接触尸体同样存在被感染的风险。
除了蜱虫叮咬和接触病患血性分泌物可以发生感染外,极个别情况下该病通过气溶胶传播亦存在可能。
如何防范
1、被叮咬后千万不要****生拉硬拽
蜱虫吸血时头会钻进被叮咬者的皮肤里,蜱虫的唾液会分泌麻醉物质,让人不易察觉。
一旦发现蜱虫叮咬皮肤,千万不要惊慌,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处理!
蜱虫的嘴上有倒刺,被它叮咬后很难直接取下来,吸血时口器可牢牢地固定在宿主皮肤上,惊吓时也不会离去,若强行拔除,易将假头断折于皮肤内。
所以发现蜱虫后,不要用手或工具使劲硬拽虫体,一是容易把头部残留在人体内,增加感染的风险;二是虫体破裂会刺激蜱虫分泌更多的毒液,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还需要注意的是,蜱传病原体部分潜伏期可长达1个月,取出虫体后,切记持续观察,若出现发热、头痛、皮疹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2、尽量避免在树林和草丛里逗留
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地长时间坐卧,避免儿童到荒草地、灌木丛里玩耍。
3、野外注意防护
外出游玩时在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可维持数小时有效,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
外出游玩时,最好穿长裤、长袖上衣、长筒袜子等,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并在途中经常检查衣服和体表,穿着浅色衣物有助于蜱虫的及时发现。
4、回家后及时清洁
野外游玩回家后要及时洗澡,洗澡的时候检查身上有没有蜱虫,尤其是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
如果携带宠物野外出游,回家后也要检查宠物身体上是否有蜱虫,以免感染主人。
来源: 健康时报、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