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概述

我国盐碱地面积约15亿亩,其中可利用的盐碱地约5亿亩。唤醒这一“沉睡”的资源,可有效提高土地增量,实现耕地资源扩容、提质、增效。玉米作为我国第一大作物,在食用、饲料生产及工业原料提供等多种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伴随着消费升级,鲜食玉米产业已成为我国种植业中具有相当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2022年,我国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已经突破2500万亩,成为全球最大的鲜食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鲜食玉米是指以青嫩果穗或籽粒作食用或加工的玉米,又称菜用玉米、蔬果玉米。德国营养保健协会的研究表明,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世界上五大长寿之乡的主食均为玉米。鲜食玉米作为唯一的全谷物作物,蛋白质含量高达10%以上,富含铁、维生素E、B等多种营养元素,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非常高。

轻度盐碱地鲜食玉米栽培技术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鲜食玉米团队历时多年研发的盐碱地鲜食玉米高效生态种植技术。2022年,该技术支撑山东首个耐盐碱彩甜糯玉米鲁甜糯191在滨州市无棣县小泊头镇0.2%-0.3%的盐碱地上获得了亩产鲜穗1333.4公斤的产量纪录;2023年,该技术支撑山东千亩盐碱地鲜食玉米创造亩产鲜穗1563.66公斤的新纪录。目前,该技术已在滨州、东营、潍坊、内蒙古、新疆、山西等多地试验成功,并进行了较大面积推广。与普通玉米种植比较,该技术可实现亩增效益2000元以上,可为盐碱地的综合利用、农民增收致富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二、技术要点

1 隔离种植

1.1 空间隔离

种植不同类型玉米地块要相隔300m。

1.2 时间隔离

不同类型玉米应错期播种,使二者花期不遇,春播播种期应差25d~30d,夏播播种期应差20d~25d。

1.3 屏障隔离

利用山岗、树林、河滩等自然屏障以阻挡其它类型玉米花粉传入。

2 播前准备

2.1 施底肥

2.1.1 施肥原则: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2.1.2 施用的化肥应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不超过1:1,禁止施用硝态氮肥。基肥可施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22500kg/hm2或施复合肥450kg/hm2(N∶P∶K=1.5∶1∶1.5)。

2.2 整地造墒

秋耕春灌方式,秋耕在霜冻前进行,耕翻深度为20cm;播种前旋耕,破除大坷垃;春灌造墒压盐“一水两用”,春灌的适宜时间:黏土质在播种前15d~20d;沙壤土质在播种前10d左右。灌水量:750m3/hm2~900m3/hm2。

2.3 品种选择

2.3.1 基本要求

选用适宜轻度盐碱地种植的品质优、产量高、抗逆性好、抗病性强、生育期适宜并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鲜食玉米品种。山东省春播鲜食玉米品种生育期一般在75d~85d,夏播鲜食玉米品种生育期一般在65d~75d。

2.3.2 适口性

籽粒皮薄、柔嫩、质脆、风味好、无渣或少渣。

2.3.3 商品性

果穗大小适宜,粒行整齐一致,籽粒饱满,不秃尖,不露尖。

2.3.4 加工适应性

对于鲜粒加工(罐头、速冻)的,应着重加工适应性和籽粒产量;对于整穗加工(速冻、整穗软包装罐头)的,要考虑果穗大小、形态周正、花丝颜色。

2.4 种子处理

选种时应保留饱满、健壮、典型一致的种子,可用种衣剂拌种,用药量是种子量0.1%~0.2%。

2.5 种子质量

种子含水量、净度要达到GB4404.1的要求。种子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5%。

3 播种

3.1 播期

在土壤5cm~10cm处温度≥10℃时可春播。裸地种植适宜播期为4月20日前后,地膜覆盖种植适宜播期为4月5日前后,夏播适宜播期为6月10日前后。

3.2 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可根据选用品种及土壤肥力确定。肥力稍高可适当密植,肥力低可适当稀植;种植密度一般为52500株~67500株/hm2。

3.3 播种方法

3.3.1 裸地种植

糯玉米播种深度以3cm~5cm,甜玉米播种深度以2cm~3cm为宜。3~5叶期间苗、定苗。去掉弱苗、病苗,留壮苗;去过大过小苗,留均匀一致苗;如缺苗要及时补苗或缺苗处留双株。

3.3.2 地膜覆盖栽培

先覆膜后播种,宜选用黑色塑料薄膜,薄膜应符合GB13735技术要求。待膜内表土层达到规定播种温度时及时进行,一般比裸地直播提前15d左右。可起垄覆膜种植,垄底宽90cm,垄顶宽70cm,垄距为30cm,垄上种植2行玉米,垄上行距为40cm,垄间行距为80cm。播种后10d左右,及时、抢时(早晨、下午)开口放苗。

3.3.3 温室育苗移栽

可用营养土、育苗盘提前15d左右播种育苗,在两叶一心前移栽。在苗盘中加入80%的营养土,上置种子1粒,用水浇透,再覆营养土至平齐。可用遮阴网覆盖以保持营养土内湿度。

4 水肥管理

4.1 鲜食玉米应用净水灌溉,用水符合GB5084的要求,严禁引用污水灌溉。大力推行喷灌、滴灌、渗灌等先进的节水农业技术。全生育期应注意防旱和水渍。

4.2 中耕除草及追肥。玉米出苗后,在杂草1叶~2叶时使用除草剂(30%苯唑草酮)除草;封行前结合中耕,追施尿素300Kg/hm2~375Kg/hm2。

4.3 收获前20d禁止施用无机氮肥。

5 病虫害防治

5.1 防治原则

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必要时采用化学防治,需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的综合防治措施。特别注意,鲜食玉米在吐丝后禁止使用化学农药,以免农药残毒超标影响人体健康。

5.2 农业防治

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优良品种,合理布局,推广轮作、间作和混作,发挥多物种作用,打乱病虫害的生活规律,降低病虫的适应性,减少危害的时间与程度。

5.3 物理防治

5.3.1 玉米螟

趋光性强,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于玉米螟成虫羽化初期开始,每日21点到次日4点开灯。

5.3.2 白星花金龟

初发期,在玉米或附近的树干离地面1m~1.5m处挂细口瓶,酒瓶或清洗过的废农药瓶均可;向瓶内放入2个~3个白星花金龟以引诱白星花金龟入瓶,可挂瓶750个~900个/hm2。

5.4 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天敌、杀虫微生物、农用抗生素以及Bt制剂等低毒、无残留、高效的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如在玉米螟产卵初期、始盛期和高峰期各释放赤眼蜂一次,每次放蜂22.5万头/hm2~30.0万头/hm2,或在心叶期施用白僵菌、绿僵菌颗粒剂10500g/hm2,以每克含孢子50亿~100亿的菌粉1份拌颗粒10份~20份,或施用商品Bt颗粒剂10500g/hm2,利用弱毒性病毒防治病毒病。

5.5 化学防治

5.5.1 防治病虫害严禁使用国家禁用的农药(按照附录A),推行无公害植物保护技术体系。严格掌握农药浓度、用药量按GB/T8321规定执行。

5.5.2 防治玉米大、小斑病,可使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1000倍液喷雾。

5.5.3 发生玉米丝黑穗地区,可用20%萎锈灵拌种,用药量是种子量的1%。

5.5.4 防治玉米螟还可使用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按1:50(体积比)配成毒土,或90%敌百虫1500倍~2000倍液灌心叶。

6 果穗采收

鲜食玉米在籽粒发育的乳熟期花丝变为褐色,苞叶变黄发软,籽粒饱满而不凹皱即可采收鲜穗。不同类型鲜食玉米的适宜采收期分别为:普甜玉米吐丝后17d~23d,超甜玉米吐丝后20d~28d,糯玉米吐丝后22d~28d。采收后在常温条件下存放24h内进入销售、冷冻等下一环节。

7 建立生产记录

建立生产管理档案,详细记录产地环境、生产规模、生产过程、农业投入品使用、操作及产品销售去向等各环节采取的具体管理措施,并保存2年以上。

三、适宜区域

适宜于含盐量0.3%以下的光热资源充足、水肥条件较好的轻度盐碱地区域。

四、注意事项

1.应根据销售或加工能力确定适宜种植面积,切勿盲目扩大种植规模;种植面积较大时,应进行错期播种。

2.鲜食玉米采收前15d左右至收获期,禁止使用任何农药。

五、其他

项目资助单位: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

项目承担单位:山东农业机械学会

技术支撑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技术指导专家:刘霞、张发军、穆春华等

来源: 山东玉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