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益生菌产品来调节肠道菌群和健康,然而益生菌对肠道菌群以及宿主健康的影响具有菌株特异性。
我们知道生物学分类包括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菌种和菌株都是细菌的分类学地位,菌种可以理解为汉族,而汉族每个人都是这个菌种中的不同菌株,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那么菌株和菌株之间也是存在差异的。
因此,应科学识别益生菌,了解菌株的益生功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对症下菌”,不能盲目跟风。

首先,同一菌种中不同益生菌菌株的效果存在差异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选择服用益生菌菌粉或者益生菌发酵乳改善便秘和腹泻症状。
有研究发现,服用某乳双歧杆菌菌株不仅可以增加便秘患者的排便次数,还能降低腹泻患者的排便次数,但是也有别的研究却发现另外的乳双歧杆菌菌株对慢性便秘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都没有明显影响,对8-12月婴儿的腹泻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的影响也比较小。
同时,有研究者利用动物模型,发现4株嗜粘艾克曼菌中,仅有1株可以缓解小鼠模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严重程度,其余3株的效果不明显,更进一步证实了益生菌的作用具有菌株特异性。

另外,同一株益生菌也不是对所有症状都有效果

益生菌的功能有很多,改善肠道微生物组成,调节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或减轻多种疾病的发生。
比如,一株鼠李糖乳杆菌可预防儿童院内腹泻、缓解婴儿牛奶过敏症,但它对儿童急性肠胃炎的改善效果却不明显;另一株动物乳杆菌可以帮助缓解婴儿的肠绞痛,但对患者的胆固醇相关指标和肝脂肪和纤维化标志物的影响较小。
目前,还没有哪株益生菌具有所有益生菌功能,判断益生菌的功能需要临床实验的充分证据。

总的来说,益生菌对健康的调节作用及对疾病的治疗、辅助治疗效果具有菌株特异性,应当结合自身健康状况和产品特点科学识别益生菌。

作者:孙志宏 | 内蒙古农业大学

来源: 中国好营养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