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骨(Ilex cornuta)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8年ver 3.1—LC),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无危)。树形美丽,果实秋冬红色,挂于枝头,与欧洲之圣诞树(Ilex aquifolium)可以媲美并代替供庭园观赏。种子含油,可做肥皂,树皮可作染料和提取栲胶,木材软韧,可作牛鼻栓。

长方叶刺武威卿,愤世不平浊浪清。

料峭寒风浑不怕,长青四季展雄英。

**名 称:**枸骨

**拉 丁 名:**Ilex cornuta

分类地位:

冬青科 Aquifoliaceae

冬青属 Ilex

**别 名:**枸骨冬青、鸟不落、鸟不宿、无刺枸骨、功劳叶、羊角刺、老鼠刺、猫儿刺、六角茶、六角刺、八角刺、鹅掌簕、苦丁茶、老虎刺、构骨、狗骨刺、猫儿香、老鼠树。

异名:

Ilex burfordii*、Ilex fortunei、Ilex furcata、Ilex cornuta f. typica、Ilex cornuta var. fortunei、Ilex cornuta var. burfordii、Ilex cornuta f. gaetana、Ilex cornuta f. burfordii、Ilex reevesiana.*

识别特征:

1、树高可达3米,嫩枝具纵脊,脊沟内常被微毛,去年枝褐色,前年枝灰白色,具纵裂缝及隆起的叶痕。

2、厚革质叶片二型,四角状长圆形,先端具3枚尖硬刺,中央刺反曲,两侧各具1-2刺,有时全缘(常为椭圆形叶),叶面光泽无毛,5或6对侧脉于叶缘网结,宽三角形托叶胼胝质。

3、花序生于叶腋,椭圆形苞片先端钝,花淡黄色,4基数,长椭圆形花瓣反折。

4、核果球形,长约10毫米,成熟时鲜红色,基部具四角形宿存花萼,顶端宿存盘状柱头4裂,4枚分核椭圆形,长约8毫米,宽约5毫米,表面具皱纹和皱纹状纹孔,背部中央具1纵沟,内果皮骨质。

**国内分布:**苏、上海市、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区,云南昆明等城市庭园有栽培。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8年ver 3.1—LC),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无危)。拍摄于山东威海荣成青山公园。

**国外分布:**朝鲜,欧美一些国家植物园有栽培。

**生 境:**生于约海拔11900米以下的山坡、丘陵、路边、溪旁、村舍附近。

**物 候 期:**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经济价值:**枸骨(Ilex cornuta)树形美丽,果实秋冬红色,挂于枝头,与欧洲之圣诞树(Ilex aquifolium)可以媲美并代替供庭园观赏。种子含油,可做肥皂,树皮可作染料和提取栲胶,木材软韧,可作牛鼻栓。

药用价值:

根皮:苦,凉。祛风、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肌劳损、头痛、牙痛、黄疸型肝炎等。

树皮:苦,凉。入肝、肾经。补肝肾、强腰膝。用于肝血不足、肾脚痿弱等。

叶:苦,凉。入肝、肾经。清热养阴、平肝、益肾。用于肺痨咯血、骨蒸潮热、头晕目眩、高血压等。

果实:苦、涩,微温。入肝、肾经。补肝肾、强筋活络、固涩下焦。用于休虚低热、筋骨疼痛、崩漏、带下、泄泻等。

文章来源:物种科普(微信公众号)

编辑:Tommy

来源: 物种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