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一双神奇的手,轻轻一触患者的脉搏,就能获取病征的密码,对症下药,缓解病痛。她有一颗滚烫的心,迸发着无穷的力量和爱,发挥着传帮带作用,带动更多的年轻医生传承和弘扬医德。因为一份初心,虽已近古稀之年,却精神矍铄,思维敏捷,退而不休坚持为患者治病,继续坚守一线,她就是郑州人民医院中医院返聘专家 、主任医师王松珍。
感受丨中医很神奇 可以为患者减轻痛苦
“你好,是哪里不舒服吗?”
“医生,我腰今天很疼。”
“疼了多久了?是阵痛还是胀痛?”
…… ……
10月12日11时许,记者来到郑州人民医院中医科时,王松珍正在问诊,身着白大褂的她目光温柔、神情自若,正在专注地和病患进行交流。老中医问话很讲究技巧,和蔼的神情,和缓的语气,无形中让对方的心情平复了下来。她耐心地倾听,时不时还搭上几句话,看似随意的攀谈却总能切中要害。
王松珍从事中医事业,今年恰好40年的时间。谈及为何与中医结缘,王松珍笑着说,一切都是缘于对中医的热爱。
“大学刚开始学中医的时候觉得非常难,知识连贯不上,还要重新学习文言文、学习中医理论,很不适应。”王松珍坦言。
但既然已经开始学了就要学好。在中医学院的光阴里,她浸润在千年中医的书香和药香里,耳濡目染、孜孜问道,尝遍了中药的酸苦甘辛咸,辨识了药材的青赤黄白黑,渐渐地,她对中医的理解越来越深,但真正地爱上还得从跟导师学习的经历说起。
“当时我得了重感冒,虚弱地躺在床上,我感觉自己难受得就要死了,我们导师得知后给我开了一服药,服用后我感冒的症状立马减轻了许多,最后三服药没吃完我就痊愈了。”王松珍说,正是自己的经历和那段时间的学习,看到老师利用自己所学的中医药知识,利用中药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减缓了许多病患的痛苦。随着对中医药事业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细致,她深刻认识到“中医也是大有可为的”。
1983年,王松珍毕业后被分配郑州人民医院中医科,一直工作至今。
理念丨养生就要先养心 调形就要先调神
在中医上讲,人的情志活动是由五脏的精气所化生而来,所以情志由五脏所司,如果情志过激就会伤害到五脏。
王松珍被医院返聘后,和退休前工作时间没有什么变化,一周工作五天,每天工作七个小时,但在她脸上看不到丝毫倦容,谈话思维清晰,精神抖擞的模样很难将她和年近七十岁的古稀老人联系到一起,这源于王松珍在从医的四十年里,已经将中医的精神内核完全融入日常生活当中。
医学有两个目标,一是治病,二是防病。目前的趋势,医学的发展正由指向疾病的医学转向指向人的健康的医学,这正契合了中医养生“治未病”的思想。
“养生就要先养心,调形就要先调神,心平气和是健康长寿的秘诀。”王松珍说,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人们的压力大,很多人就是因为长期抑郁才导致生病的。所以她常劝诫患者要调整心态,让心气平和,保持乐观。
“未病先防,是治未病思想的精髓。只有普及中医概念,在疾病发生前通过饮食起居、情志调理、运动疗法及中草药等多种措施调养体质,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才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王松珍说,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在改变生活方式、调整作息和情绪等方面,可以实现预防疾病、减轻疾病严重程度的效果。
目标丨身体允许就会一直干下去
从入行到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王松珍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医药事业。上班时坐诊、查房,下班后钻研患者病情和业务知识,闲暇之余,还会到医院周边的社区进行义诊、体检,她用日复一日苦行僧式的生活磨炼自己的医术。
王松珍深知,中医药事业想要得到长足发展,传承尤为重要,因此,对于每一位后辈,她都会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如今王松珍不仅在院总部坐诊,也到郑东院区和北院区坐诊,她说每天和患者沟通,帮助他们消除病痛,是她最开心的事。
“当前国家对中医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政策,希望年轻人抓住机遇、保持初心,传承中医的精髓,把中医发扬光大,在传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以患者为中心,为中医事业注入新的活力。”王松珍说,只有这样,中医才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走得更远。
对于中老年人关心的养生问题,王松珍认为中老年人运动贵在坚持和适量、适度,要注意不可“太过”也不能“不及”,只有适度才能取得好的保养效果。应该每周做三到五次运动,并且长期坚持。她还提醒,中老年人、病人不要长时间运动,这样会使得身体能量消耗过多。要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合理饮食,并根据个人需要适当补充营养,不要过度依赖药物。
“我很热爱中医这份工作,对医院很有感情,也很愿意继续为患者服务。”王松珍说,只要医院和身体允许,她就会一直干下去,继续发挥“光”和“热”,为患者解除痛苦。
来源: 大河网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