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前

看天气预报是很多人的习惯

其实宇航员出舱进入太空环境

也要提前了解空间的

天气状态

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到,感受到的阴晴冷暖,都是发生在对流层之内。而在此之外的空间天气,存在于地球与太阳之间,同样发生着剧烈的活动,并且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

什么是空间天气?

空间天气的变化会带来哪些影响?

如何预测空间天气?

空间天气

因为太阳耀斑爆发、日冕物质抛射等活动,进而造成的地球空间环境短时的剧烈变化,称之为空间天气。

空间天气有平静和爆发两大类型。平静时的太阳所释放出的太阳风速度低、变化慢,物质密度也相对较低,并且没有明显的爆发活动。一旦太阳转入爆发模式,太阳风就会发生明显变化,速度升高、密度增大,甚至就连温度也会出现跳跃式的升高,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这两个“大招”也会随时放出,就连冷却时间也会大幅度缩短,甚至开启“狂暴模式”,多种爆发活动同时甚至是连续地发生。

而上述这些变化,会对人造卫星和空间站、通讯与能源系统,以及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和危害。

空间天气变化带来的影响

随着航天活动的增多及其相关应用的推广普及,空间天气这种太空中的“阴晴雨雪”,对人类社会的正常运作产生的影响正与日俱增。同时,空间天气还能对电网造成破坏性干扰,从而对社会运行所依赖的基础设施产生巨大的影响。

1、航天器的隐形杀手

1991年5月,我国上天仅半年的风云一号B卫星忽然开始失控翻转,在控制人员发现并采取措施时,卫星上的推进剂早已喷完,设计寿命为1年的卫星仅过了半年便不得不提前报废。

而造成这一切的,就是太阳高能粒子和地球附近的热等离子体,在空间天气状况恶劣的情况下,他们的出现将会非常频繁,对航天器安全产生威胁。

航天器上的微电子元器件,最惧怕的就是高能粒子中能量更高的那一部分,这些高能粒子能够穿透电子元件,造成数据错误、电路功能混乱或计算机整机瘫痪,引发卫星的异常或故障,甚至将卫星彻底摧毁。

而能量相对低一些的高能粒子,则可以在航天器内部的电路板、导线等位置产生电荷堆积,阻碍航天器的正常工作。

虽然热等离子体的单个粒子能量不及高能粒子,无法侵入航天器内部,但它们在航天器表面的堆积同样会引发表面充放电效应,干扰航天器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损伤。

2、卫星定位与无线电通信的干扰源

在距离地面60~1000公里的区域中,存在着由带电粒子组成的电离层。无线电信号能否穿过电离层、穿过电离层时信号参数发生的变化,都与电离层的性质有关。

例如,短波信号能够跨越大洲传播,利用的就是电离层对这个频段无线电信号的反射;而地面与卫星通信时,则必须使用能够穿透电离层的高频信号。

电离层性质主要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一旦有耀斑发生,电离层的性质在耀斑发生的同时就会马上产生变化,而日冕物质抛射吹袭地球时,引起的地磁暴同样会诱发电离层性质的变化。

地面设备在接收北斗、GPS等卫星定位系统所发射的定位信号,并由此推算位置信息时,已经考虑了电离层在一般情况下的性质。

而一旦电离层的性质由于空间天气原因发生变化,定位信号的实际变化情况就会和设备中预置情况产生差异,定位设备的定位精度就会因此下降

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手机定位,由于定位精度的要求不高且能够借助手机基台的位置进行较差定位,因此不会明显的感受到空间天气的影响。然而,对于定向钻井等野外高精度作业和新一代航空导航与仪表降落系统来说,电离层变化的定位精度降低足以干扰他们的正常工作。

3、摧毁高压电网的幕后黑手

地磁暴对社会生活的威胁,在于其可能对电网产生破坏。地磁暴引起的磁场的剧烈变化会在长距离高压输电线中产生强烈地磁感应电流,引起电网供电不稳或彻底崩溃。

1989年3月的地磁暴使得加拿大魁北克地区的电网瘫痪,数百万人在寒冷中度过了没有电能供应的夜晚。如果更加强烈的太阳风暴来袭,烧毁电网大型核心变压器,电网将会发生长时间的瘫痪。

这是因为这些大型核心变压器多为特别定制产品,没有现成的货架备份可供替换,一旦损坏,短时间内无法找到备件替换。电能是现代社会运作的基本条件,一旦失去供电,整个社会的运转便会陷入停滞。

空间天气预报

空间天气预报的制作步骤:

1、收集最新观测数据

包括各个波段的太阳图像、太阳X射线流量、太阳磁场、地磁指数、电离层状态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然后结合观测数据、数值模拟等做出预报,与首席预报员进行会商,得出空间天气预报结论。

2、制作各种预报产品

空间天气预报产品种类很多,包括日报、周报、月报、年报等。空间天气日报总结过去24小时的空间天气情况,并预报未来1—3天的空间天气状态,包括太阳活动水平、地磁活动水平以及电离层状态等。空间天气周报则是总结最近7天的空间天气态势,预报未来7天空间天气趋势。当有大耀斑、地磁暴等重要的空间天气事件发生时,还会发布空间天气现报等产品。

3对外公开发布

会通过网站、传真、App、短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发布空间天气预报,让大家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空间天气状态。

来源: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航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