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岁月里,人们依赖地图行走四方,然而在现今的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探索世界的通行证。如果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网络强国建设的基石,那么国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则是其不可或缺的软件。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必须具备一系列基本的数字素质与能力,如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以及安全保障等,这些技能在互联网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字赋能全民,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数字技术的红利。数字素养与技能就像驾驶汽车前的驾校培训,是确保互联网生活有序、规范和健康高效的重要前置条件。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顺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是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任务。

提升数字素养不仅是年轻人的任务,也是老年人的课题。2020年,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这一方案的实施标志着老年人的数字技能需求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2021年,工信部启动了“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这一行动旨在为老年人和其他弱势群体打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然而,制度设计仍需在“互联网适老化”议题上做出更多努力,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更多支持。此外,基层组织应积极发挥作用,通过社区活动、街道宣传等硬件和技术手段,帮助老年人等弱势群体享受数字技术的便利。

▏提高老年群体信息素养的意义

老年群体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素养水平对于社会意义重大。尤其在我国逐渐进入老年社会,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问题逐渐凸显。由于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方式日新月异,老年群体由于学习能力的高峰期已过,难以迅速适应这种变化,逐渐成为了“数字难民”。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自身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更会对社会带来负担,违背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愿景。“数字难民”实质上是由于信息获取、识别及生产能力的缺失。解决这些问题将会给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及社会型态带来巨大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生活的便利性

互联网可以帮助老年人更方便地获取商品信息和服务信息,无论是生活用品的获取还是医疗健康的保障,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便利的服务。老年人掌握了这一手段,将大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并减少对子女的依赖。这对于老龄化社会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毕竟,2个子孙伺候4个甚至6个老人的状况多数人难以承受,而社会化养老目前还难以满足正常的生活需求。老人的生存质量主要取决于自理能力,其自理能力的提升将解放大量人力用于社会财富的创造生产。

2、扩大智慧传承

老年人往往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精辟的人生感悟,许多人还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精湛的工作技艺。这些都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年轻人需要并且愿意获取的宝贵营养。人类社会正是通过这些智慧的传承而加速发展。过去由于沟通渠道狭窄,年轻人能够获取人生经验相当有限,更是难以选择。而现今进入了“网络自媒体”时代,老年人可以利用自媒体平台将这些知识技能与更多的人交流。此举的实现将在扩大智慧传承的同时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其感受到“老有所为”的精神满足甚至经济满足。

3、提升生活质量,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老年人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科学的健康知识,改善身体状况,培养健康生活习惯。此外,他们还能避免受到欺骗,维护社会稳定。网络也为老年人提供了自我学习、了解时事、丰富精神生活的机会。网络交流和娱乐也能帮助他们消除孤独感,改善心理健康。这些都将提升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不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可以减轻医疗系统和社保的压力。一个充满健康老人的社会才能稳步前行。

4、增强消费能力,推动经济增长

虽然老年人的行动能力和精力有所下降,导致他们的消费冲动降低,但他们的消费能力实际上远高于年轻一代,尤其是城市老年人,“有钱有闲”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如果有合适的消费项目和便捷的消费方式,他们具备充足的消费能力。随着老年群体对网络工具的掌握,这部分潜力将得到释放,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据有关资料显示,京东商城老年用户的人均消费量是总体人均消费量的1.3倍。假设我国电商总用户数为6亿,老年网民数为5千万,老年用户比例为1/10,可以算出老年用户的人均消费量是其他用户的4倍。这个数据充分展示了老年群体的巨大消费潜力。

5、促进“信息公平”,改变社会“厌老”“排老”之风

现代生活已与网络密不可分,数字信息素养的缺失导致老年群体失去大量信息资源,影响了他们对社会状况的感知和应对事物的能力。此外,缺乏信息生产的重要渠道使他们难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参与社会生活。长此以往,老年群体将逐渐被边缘化,被社会主流所排斥。实际上,目前网络上已经出现了“厌老”“排老”的风气,他们片面强调年轻人的辛劳困苦与老年人的悠闲,却忽略了老一辈的过往奋斗和因身体衰老而带来的艰难。这些实质上是代际之间缺乏交流的表现。我们要通过网络给老年人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积极地展现自己的信息。

▏加强家庭中的“文化反哺”是老年人掌握网络技能的主要手段

近年来,众多学者和机构一直在探讨提升老年人信息素养的方法,并尝试通过老年大学、社区活动、公益机构的文化沙龙等途径来实现。这些实践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因为有调查显示,72%的老年人不想麻烦子女来教他们使用智能手机。然而,目前的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面对庞大的老年人口,仅靠社会力量,无论是老年大学还是社区活动,都难以迅速普及和实施。这并不是要否定社会推广的作用,而是需要重新审视其定位和目的,采取更有效的做法来扩大实际效果。

最有效的途径是利用家庭的力量,充分发挥已经掌握网络技能的年轻一代的作用。深入了解老年人不愿麻烦子女去学习智能手机使用的根源,会发现他们存在“这个东西”可有可无的心态。也就是说,他们缺乏强烈的意愿。调查显示,老年人自己认为没有学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原因如下(多选):难度大48.2%,没兴趣41.7%,没时间35.8%,儿女不支持14%,其他原因20%。除“其他”不能确定外,前四项原因都可以被“需要”的意愿所排除。

那么,家庭中的“子代”对向上一代传授网络技能的态度是什么呢?研究表明,年轻一代对帮助上一代掌握网络技能持相当积极的态度。他们一方面出于亲情、回报、责任等义务和习惯心理,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另一方面,他们也从这一过程中获得了平等、自信、自尊、甚至对权威的弱化等心理满足。因此,他们会非常愿意帮助上代学习这些技能,并完成一些比较复杂的设置。但需要注意的是,年轻人通常只有在老人主动要求时才会采取行动。毕竟,学习的过程不是一次两次能够完成的,需要不断地针对问题进行交流和反复尝试,没有老人的主动性是无法进行的。我们可以推断出,老年人未能掌握智能手机使用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缺乏足够的主观意愿。

▏促进老年群体使用智能手机的途径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提高老年群体的信息素养的关键在于增强他们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意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我们必须要强调主观感受的重要性。社会各界应达成共识,强化网络技能的宣传,让老年人充分认识到网络技能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例如,我们可以运用小视频等生动的宣传方式,展示网络技能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促使老年“触网”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典型事件的示范作用,让老年人了解网络技能带来的便利,从而增加他们的紧迫感。

其次,兴趣吸引也是提高老年群体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考虑到老年群体的消费能力强,商业企业可以在诚实互利的前提下,开发适合老年人的网络园地,如养生保健、修身养性、时事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商城等。这些网络园地的设计和操作应该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和思维习惯,以简化操作难度,让他们乐于使用。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通过“代际阅读”等交流活动,激发他们学习网络技能的积极性。

最后,我们应注重“种子”的培育。从众和攀比是人类的共同特点,而社会潮流往往是通过“病毒式传播”的链式反应形成的。因此,“先行者”的作用异常重要。我们可以通过社区活动、老年大学、文化沙龙等各种形式,培养一批掌握网络技能的“身边人”。这些“身边人”就像是链式反应的初始种子,他们的作用是激发群体的学习意愿。因此,社会推广不仅要注重参加者的学习,还要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以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掌握网络技能的老年人会逐渐增多,再通过上述方式,让老年人普遍意识到网络工具的重要作用,从而主动向年轻一代求教,这将极大地提高老年群体的信息素养。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 | 寒梅 出生于吉林省敦化市,执业药剂师,就职于知名国家三甲医院三十余年,拥有丰富医护经验。曾多次代表院方外出交流学习,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方面专家,拥有国家级营养师资质,科普爱好者。

来源: 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