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高血压患者,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中老年,但现实是,高血压正在围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研究发现,1991~2015年之间,18~39岁的年轻人中高血压的相对增加率最高,达到了5.4%,这是40~59岁人群的两倍,而且是60岁及以上人群的十多倍[1]。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观察了7100名血压正常、平均年龄25岁的职工平均不到8年的时间,只有27.06%的人仍能保持血压正常。[2]

为什么保持血压正常如此的难?是什么在影响着年轻人的血压值?

图源:unsplash.com 摄影师:SujeethPotla

多重生活因素****加剧高血压的风险

高血压,这一与我们日常生活方式紧密相连的慢性疾病,正受到多重生活因素的影响,使得当代年轻人面临更高的患病风险。

首先,饮食的变迁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当今社会,高盐、高脂的饮食已逐渐成为众多人的餐桌常客。研究数据揭示,亚洲人的平均饮食含盐量比西方人的平均饮食含盐量要高,这种过度的盐摄入已被科学界公认为高血压的关键诱因之一。而高脂饮食则可能助长体重的增加,为高血压提供了“土壤”。

华北理工大学研究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观点。研究发现,坚持低盐饮食的年轻人在8年后维持正常血压的概率增加了25%,而那些保持标准体重的年轻人,这一概率提高了19%[2]。

其次,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是罪魁祸首。随着社会节奏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沉浸于忙碌的工作中,缺乏规律的锻炼,熬夜、长时间盯着屏幕成为了常态。此外,烟草和酒精的消费,已被证明与高血压的发病率有显著关联[3]。

再者,遗传因素也不容忽视。研究指出,家族中若有高血压病史,下一代患病的风险将会显著增加[4]。特别是当这些年轻人同时面临其他风险因素,如吸烟、饮酒或高盐饮食时。

最后,我们所处的环境也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工作压力、环境污染、噪音等,都可能对人们的血压产生负面影响。尤其在高度城市化的地区,由于环境压力的增大,高血压的患病率也随之上升[1]。

图源:unsplash.com 摄影师:MufidMajnun

预防高血压

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决定成败

预防高血压,不仅仅依赖于医生的建议,更多的是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选择和习惯。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都有对应的预防措施。

首先,应该提倡低盐、低脂饮食,并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例如,DASH饮食和地中海饮食都强调了摄入更多的全谷物、蔬菜和水果,同时减少红肉、糖和含糖饮料的摄入。这些饮食习惯已经在多项研究中显示出对降低血压的积极效果。[5]对于高血压人群,推荐选择含钾盐,有助于血压控制,甚至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研究发现,口服补充6~250mmol/天(0.23~9.7g/天)的钾4~52周,收缩压降低3.5~9.5mmHg,舒张压2~6.4mmHg。[6]

其次,良好的运动习惯也很重要。建议成人应每周至少进行4次中度至剧烈的有氧运动,平均每次40分钟,以降低血压。通过饮食+运动的方式控制体重,体重减轻约10公斤可能会使收缩压降低5~20mmHg。[5]

再者,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太极、瑜伽和冥想等放松技巧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从而对血压产生积极的影响[5]。此外,避免吸烟、限制酒精摄入以及定期自我监测血压也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最后,定期体检也是预防高血压的另一个关键。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的健康问题,还可以确保我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是在正确的轨道上;对于高血压高危人群(高龄和或存在高血压家族史的人)应保持定期监测血压的习惯,推荐每日早上、晚上测量血压,每次测量应在坐位休息5min后,测2~3次,间隔1min。[7]

总之,预防高血压,需要我们从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做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未雨绸缪”,远离高血压的困扰。

图源:unsplash.com 摄影师:MufidMajnun

高血压药及时就医并坚持治疗

如果第一次在家测量血压发现平均值≥135/85mmHg,应考虑存在高血压的可能[7],及时到医院复诊,确定治疗方案并长期坚持。如果发现血压为180/120mmHg或更高,并且出现以下任何症状,请立即就医和或拨打120寻求医疗帮助[8]:

高血压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监测习惯,对于初诊及治疗早期或虽经治疗但血压尚未达标的患者,应在就诊前连续测量5~7天,而在血压控制良好时,每周也至少应测量1天[7]。

如今,高血压不仅仅是老年人的问题,随着现代生活的压力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受到了其威胁。呼吁所有年轻人重视高血压问题,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预防,守护我们的健康未来。

参考文献

[1]YiQ,ZhaM,YangQ,etal.TrendsintheprevalenceofhypertensionaccordingtoseverityandphenotypeinChineseadultsovertwodecades(1991-2015).JClinHypertens(Greenwich).2021;23(7):1302-1315.

[2]LiM,ZhaoL,ZhangL,etal.Factorsinfluencingnormalbloodpressuremaintenanceinyoungadults. JClinHypertens(Greenwich).2023;25(8):725-736.

[3]MeherM,PradhanS,PradhanSR.RiskFactorsAssociatedWithHypertensioninYoungAdults:ASystematicReview.Cureus.2023;15(4):e37467.

[4]ChengW,DuY,ZhangQ,etal.Age-relatedchangesintheriskofhighbloodpressure.FrontCardiovascMed.2022;9:939103.

[5]VermaN,Rastogi S,ChiaYC,etal.Non-pharmacologicalmanagementofhypertension.JClinHypertens(Greenwich).2021;23(7):1275-1283.

[6]IqbalS,KlammerN,EkmekciogluC.TheEffectofElectrolytesonBloodPressure:ABriefSummaryofMeta-Analyses. Nutrients.2019;11(6):1362.

[7]中国高血压联盟《家庭血压监测指南》委员会.2019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中华循环杂志.2019;34(7):635-639.

作者丨蒋永源 内科医生

审核丨唐芹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主任研究员

来源: 科普中国新媒体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