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不可能诞生时就了解宇宙,也不可能天生就看到微观世界,我们是从日常事物的探索中逐渐掌握世界的全貌,我们对遗传的认知也经过了漫长的探索过程。在这其中有一个有趣的争鸣,精子或卵子里有完整的小人存在吗?
图片来源:pixabay
一、小人说法的来源
荷兰显微学家哈特索克(1656-1725)绘制的微型小人草图显示,在一个精子里面卷缩着一个小人,其头、躯干和四肢俱全。
自古以来,人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很大程度上思想里面有男权主义。有人认为精子里有一个小型的生物,类似于雏形的人,而后来的生长发育只不过是这个小人逐渐长大的结果。当然也有相反的看法,认为是卵子里存在这个小人。
这种假说被称为先成论,17世纪的荷兰科学家斯旺默丹(Jan·Swammerdam)和18世纪的瑞士学者庞纳特(C·Bonnet,1720-1793)都持有这一观点。与先成论相反的是渐成论,主张婴儿各种组织器官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两种相反的观点曾进行过长期论战,渐成论这种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学者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历士多德认真研究生物后,发现鸡胚一开始是很简单的,类似于受精后逐渐形成复杂的胚胎,这实际上是渐成论的观点。
二、细胞学说的发展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通过发明不久的显微镜观察到了软木塞里面的蜂窝状小空间,他将其命名为细胞,从而我们对细胞的认识由此开始。
然而,当时受显微镜的局限,所观察到的细胞并不够精确,再加上宗教信念的束缚,人们未能对细胞进行更深入的了解。直到1827年,随着显微镜的发展,冯·贝尔开始对细胞本身进行认真观察,通过比较多种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后,提出了著名的贝尔定律。
细胞学说得到施莱登和施旺等人的进一步完善,1858年,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观点。细胞学说的发展使得认为精子或卵子里存在完整小人的说法成为历史。遗传学在争鸣中不断发展,我们通过最初的天真假设,去探索细胞内的奥秘,才使得遗传学得以发展为真正的科学。
历史上不同学者的不同观点,并呈现了遗传学在细胞学说的发展中逐渐走向科学的发展轨道的过程。
文章由科普中国-星空计划(创作培育)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唠科开脑洞 科普作者
审核:梁前进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来源: 星空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