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AI 作画如果想要发展壮大,还存在一个致命的潜在问题, AI 产生的作品版权到底是谁的?我们回顾一下 AI 创作的过程。首先,人工智能领域的开发者会使用大量由人类创作的同类作品,训练出一个人工智能模型。在开放模型接口后,任何人都可以输入一些文字提示,让模型生成出独特的作品。我们可以把这一过程分成两部分,人工智能模型的开发者要和用户解决版权问题,同时也要和他们拿來训练模型的数据作者,解决数据使用权的问题。

图片来源:pixabay

AI版权备受争议

对于第一个问题,美国和欧洲此前的判例都强调,作品的著作权必须属于人。一个例子是,艺术家 Kristina Kashtanova 在 AI 的协助下创作了漫画黎明查利亚,并成功注册了著作权,被广泛传颂为首个获得著作权的人工智能作品。但随后美国版权局取消了注册要求。 Kashtanova 必须提供创作过程细节,用来证明这部作品的创作有大量的人为参与。

那么,能否退一步,将所有人工智能的作品的版权授予开发人工智能模型的人,然后再让他们与模型的使用者达成协议?传统的法律并不支持这一点,这是因为传统意义上能产生作品的计算机程序对作品的贡献非常有限。一个经常被使用的例子是,钢笔制造商或开发 Microsoft word 的程序员不可能和作家们分享文学作品的知识产权,但人工智能独立工作的能力要强大得多,似乎自己就能完成独立的创意和相对完整的作品。这种情况下,计算机作为创作者的角色也许需要被重新考虑。

另一方面,如果一些人只需要修改别人训练好的模型,就得到自己想要的文字产品或艺术作品,他们是否也属于创作者?在参与方如此之多的情况下,如何认定侵权责任也成了难题。在自己为自己负责的生产方式中,生产者如果没有主观抄袭的意愿,侵权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但如果使用人工智能模型生成作品,终端使用者就很难把控。如果他们花了一小笔费用买了自己生成作品的著作权,但这个作品却被发现和某个人类作品极为相似。这个终端用户是否应该承担侵权责任?

假如一张在市场上流通的图片被判定侵权,使用模型的普通用户,模型的设计者,修改模型的第三方开发者,谁应该承担责任?这似乎很难判定。人工智能开发者和他们用来训练模型的作品的作者之间的争议就更加尖锐了,因为目前已经产生了法律诉讼。传统上,图片、文字和代码的内容,作者们很可能会通过一个授权协议,让大家免费使用他们的作品。这些授权协议有的时候会要求使用者不能商用他们的作品,有的时候允许商业使用,但必须完整地保留署名。

然而,人工智能模型和训练这些模型的机构却很难在内容生产链条上被归入任何传统的角色类型。模型生成的图片不会也不可能给所有训练数据的作者署名,但这些图片也确实和原始图片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平衡各方的利益,保障创作者、用户和 AI 开发者的合法权益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风格版权的艺术家们

如果把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过程类比于人类的学习,似乎没有任何理由禁止绘画的初学者学习和临摹自己的作品。深度学习的奠基者之一、图灵奖得主 Yann LeCun 也表示,如果要获得许可才能从其他艺术家那里收获灵感和启发,艺术创作就要死亡。 AI 模型开发者是否也有充足的理由声称自己的模型只是在学习已有作品的风格,这和人类的学习方式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不构成侵权。当然,不是所有的艺术家都认同这一逻辑,波兰插画家 Greg Rutkowski 就是如此。一天, Rutkowski 在搜索自己的名字时,发现大部分和他名字关联的图片都不是他的作品,而是模型用户用他的名字生成的人工智能图片。原来, Stable Diffusion 允许用户生成类似他的风格的画作。当艺术家在分享网站上传作品的时候,为优化搜索和方便视障人士等原因,也会提供图片的文字描述,因此也就成为了完美的图片生成训练数据。

谷歌的 Stable Diffusion 就大量使用了 StationArt 和 Printereast 等艺术设计分享网站上的图片,其中就包括了 Greg Rutkosky 的作品。事实上,专门为奇幻游戏绘画的 Rutkowski 有着鲜明的风格,因此广受欢迎,用户对它的兴趣远远超过了毕加索和达芬奇等著名画家,他们生成图片后就会分享到网上,瞬间拥有了 Rutkowski 自己真实的画作。

2022 年 11 月,一群程序员起诉了微软和OpenAI,他们的诉讼已提交到美国加州北区地方法院,要求法院批准 90 亿美元的赔偿金。这是因为微软旗下的代码仓库 GitHub 和 OpenAI 联合推出了代码自动生成的模型Copilot。这个模型通过 GitHub 上 5000 多万个代码库里的代码训练而成,而这些代码的作者认为, GitHub 和 OpenAI 未经允许就使用了他们的代码。他们认为,虽然目前 AI 系统不受法律约束,但创建和运营这些系统的主体必须承担责任。这很有可能是美国史上第一个针对 AI 生成模型的集体诉讼案,但肯定不会是最后一次。

虽然在目前的公众认知中,大家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公司在强大的技术资本的支持下,赤裸裸地侵犯了可怜而清贫的艺术家们,但这些公司也代表了技术创新的力量。对政策制定者而言,知识产权不仅仅要用来保护画家、作家这样的创造者,也要支持资本继续投资技术研发,让他们也获得合理的回报。现在看来,这是一种非常困难的平衡,也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也许只有等到更多的模型和人类的合作和摩擦的案例产生,才能出现完整而合理的判决案例。

文章由科普中国-星空计划(创作培育)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管心宇 科普作者

审核:于旸 腾讯玄武实验室负责人

来源: 星空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