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科普|气象灾害来了,我们如何应对?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正在全球范围内增加。面对气象灾害,如果能提前准备、合理应对,那么,将极大地减少人员伤亡。下面,就让我们和专家一起来了解气象灾害,学习科学应对气象灾害的知识吧!

暴雨倾盆

暴雨是指每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以上的降雨。暴雨经常伴随着大风。暴雨或持续降雨经常会使低洼地区被淹没、渍水,乃至出现洪涝灾害。2012年,北京遭遇“7·21”特大暴雨,雨量历史罕见。全市受灾人口达190万人,79人遇难,经济损失近百亿元。灾难过后,人们这才发现,原来暴雨也能引发如此大的损失。

暴雨来了怎么办?

若提前收到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或是看到强降雨已经开始,应提醒家人避免开车出门。看到积水严重的低洼地段,要尽早撤离以避开危险,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试图穿过湍急的水流。

如受到洪水威胁,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处、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独游水转移。不可以攀爬电线杆、铁塔,以防触电。

雷电霹雳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据统计,闪电的受害者有2/3以上是在户外受到袭击。

打雷时该怎么做?

应躲在建筑物里面、低矮的场所或离树干较远的地方。远离大树,最好在树高距离以上。

若附近有建筑物、汽车等,就要躲进里面。由于雷电会流经建筑物或汽车等物体的表面,所以最好远离这些物体的壁面,才比较安全。

如果在室内,则不宜敞开门窗,不宜使用太阳能沐浴设备或触摸金属管道。

高温热浪

高温是指日最高气温达到35℃的天气现象,达到或超过37℃时称酷暑。连续高温热浪,会使人们的生理、心理不能适应,引发疾病甚至死亡。

高温蔓延怎么办?

遇到高温天气,可以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降温”。例如:选择吸汗、宽松、透气的浅色衣服,贴身衣服最好是纯棉制品;注意勤洗勤换。适量饮淡盐开水、凉茶、绿豆汤等;不可过量吃冷饮。适当增加午休,保证睡眠时间;室内空调最佳温度应设定为26~28℃。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10~16时不要在烈日下外出运动;若外出,应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如打遮阳伞、涂防晒霜等,并带上充足的水以及防暑药品;若有人中暑,要迅速抬至阴凉通风处,马上拨打“120”求救。

大风肆虐

平地10米高处的风速≥17.2米/秒(即风力达到8级以上)时称为大风。台风、冷空气影响和强对流天气发生时均可出现大风。大风灾害四季均有,对城市高层建筑、电力设施、交通运输及人民生活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大风可颠覆车辆或使之失控和停驰。1979年,新疆三个泉的强风曾把16节车厢吹翻。

大风刮起怎么办?

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少骑自行车,不要在广告牌、临时搭建的建筑物下逗留、避风。在房间里要关好窗户,还可在窗玻璃上贴上“米”字形胶布,防止玻璃破碎。

如果家人正在开车,应提醒家人驶入地下停车场或隐蔽处。如果住在帐篷里,应立刻收起帐篷到坚固结实的房屋中避风。如在水面游泳,则应立刻上岸避风。

沙尘暴席卷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气候规律表明,每年3月至4月,是我国北方地区强沙尘暴天气的高发时段。狂风卷着沙尘,不仅给交通安全带来了危害,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恶劣影响。

沙尘暴吹起怎么办?

沙尘暴即将或已经发生时,应尽量减少外出。若需要外出,则应携带好口罩或纱巾等防尘用品,以避免风沙对呼吸道和眼睛造成损伤,同时注意交通安全。从风沙天气的户外进入室内后,应及时清洗面部,用清水漱口,清理鼻腔,有条件的可洗浴并更换衣服,保持身体洁净舒适。

沙尘暴已经发生时,应及时关闭好门窗,防止沙尘进入室内。室内可使用加湿器、洒水或用湿拖把拖地等方法清理灰尘,保持空气湿度适宜,避免尘土飞扬。沙尘天气空气比较干燥,要多喝水、多吃水果。沙尘天气结束后,如感到呼吸系统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天气现象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气象灾害也时时可能发生。当你看到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时,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应早做准备,让自己和身边人的生命安全多一份保障。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

来源: 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