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正是梨果丰收采摘的时候。走进江苏湖熟梨科技小院,望不到头的梨园中,饱满的果实挂满了梨树,空气中都弥漫着梨的甜香。

张绍铃教授(右)在田间向学生讲解生产技术

“江苏湖熟梨科技小院106亩的梨园中,引进了26个国家不同生态类型的22种1400多份梨种质资源。”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绍铃也是科技小院的首席专家。他介绍,“我们引进了不同国家梨栽培模式,如日本的平棚架、韩国的Y字形、法国的篱壁式、我国的倒“个”形等现代新型栽培模式,使我国科技人员、技术员及学生不用出国也能看到国内外的梨新型栽培模式。”

江苏湖熟梨科技小院是2022年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联合认定的科技小院,由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梨团队和南京宁翠生物种业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张绍铃和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陶书田是该小院的首席专家。

“通过科技小院建设,一方面,让学生有条件到生产一线去开展生产实践,去了解产业中的一些问题,思考如何解决产业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熟练掌握生产技术,还能在果园管理过程中感受到园艺艺术之美,慢慢培养学生对农业、对园艺产业的兴趣和热爱,以及‘知农爱农’的‘三农’情怀。”张绍铃说。

梨不仅肉脆汁多、香甜可口,还富含膳食纤维,可帮助人们降低胆固醇含量,有助减肥,是世界三大水果之一。但是要种好它,其实并不简单。“小院大门常打开,我们在院里做实验的时候,经常有农户来上门‘求诊’。”一名入驻科技小院的南京农业大学梨团队的研究生告诉记者。南京农业大学梨团队每年持续安排8~10名研究生入驻小院,导师在指导其完成校内课程计划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梨种质资源的保存评价与利用、梨新优品种的培育、梨新型栽培模式、梨产业新技术的研发与示范推广等方向开展课题研究。

“梨花被人称作花中的‘冷美人’,由于梨是典型的自交不亲和性物种,不喜欢‘近亲结合’,即只有不同品种的梨之间才能互相授粉。”张绍铃介绍,针对梨自花授粉不结实、花果管理环节费时费工的问题,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梨团队师生在江苏湖熟梨科技小院积极开展梨自花结实性种质挖掘,育成‘宁酥蜜’等自花结实性新品种。

同时,他们率先研制出“梨树液体授粉”新技术,与无人机技术结合,可以将授粉效率提升90多倍;筛选出梨树高效疏果剂,轻松实现安全、高效疏果,有效缓解农忙时节用工难的问题。此外,团队还研发出梨树“3+1”、倒“个”形新树形,果实脱萼等系列新模式、新技术,实现科研成果“从产业中来,到产业中去”。

在科技小院的带动下,湖熟当地多名种植户加入梨树种植产业,累计新开发梨园100多亩,当地梨产业进一步壮大。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学生们通过技术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产量、品质提升、效益增加等,这样的成就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学生兴农报国的行动自觉,让更多的学生留在农村、热爱农村、振兴农村。”张绍铃说。

记者:陶韬

来源: 科普江苏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