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介绍了巴斯德研发狂犬疫苗的过程,打响了人类反击狂犬病毒的第一枪,那么在后续抗争过程中,最出名的,要属欧洲的“鸡头雨”行动了。
在欧洲,狂犬病主要的动物传播源是赤狐。二战期间,携带着狂犬病毒的赤狐首先袭击了波兰。随后,狂犬病在西欧和中欧的狐狸种群中快速传播,给人类、家畜和野生动物带来了非常大的威胁。
图片来源:pixabay
20世纪70年代,狂犬病蔓延到了瑞士,瑞士人尝试了多种解决方案,比如直接射杀或者毒死狐狸、或者捕捉狐狸,然后给它们注射狂犬病疫苗再放生、或者干脆设置一些陷阱,这些陷阱不是为了抓住动物,而是为踩中陷阱的动物注射疫苗,可是,折腾了半天,效果都不是很好,怎么办呢?。
这时有人提出尝试可食用疫苗,就是直接吃下去就能产生效果的疫苗。我们小时候吃的白色糖丸,就属于一种可食用疫苗。
于是科学家们研制出了给狐狸的可食用疫苗。这种疫苗可以增强狐狸的免疫系统,保护自身不受狂犬病毒的侵害。可问题又来了,应该把疫苗混到哪种食物里面,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呢?
他们前期尝试了鸡蛋、狗饼干、油炸玉米粉加牛奶、香肠等,都收效甚微。虽然狐狸非常喜欢鸡蛋,但它们更喜欢将鸡蛋储存起来以备后用,在此期间,疫苗也会逐渐失效。好在,科学家们找到了狐狸们的真爱,那就是鸡头,把疫苗放在鸡头里似乎比放在别的东西里更有效。
科学家们为了证明鸡头真的有效,他们在鸡头里留了记号——四环素。四环素是一种抗生素,它会被骨头吸收,把骨头、牙齿染成黄色、褐色,所以常被用来当作研究骨头生长的标记物。后来人们在捕获的狐狸牙齿和骨头中发现了四环素,这就证明了选择鸡头作为诱饵投放是非常有效的。
因此,人们加大了鸡头疫苗的投放规模,很快在瑞士森林里下起了“鸡头雨”,数以万计的鸡头被采用直升机或人工投放的形式放置在狐狸经常出没的区域,且效果很好。
看到瑞士的成果之后,欧洲其他国家也陆续加入了进来。到了20世纪90年代,先后有16个欧洲国家参与了“鸡头计划”。
这16个国家中的德国,由于国土面积较大,采用鸡头作为诱饵产量十分有限,因此他们想出了一种新的办法:将肉搅成肉泥,制成鱼肉饼代替鸡头作为诱饵,效果也非常不错。
随后,其他国家也争相效仿,到了1996年,整个欧洲共投喂了约7400万个狂犬疫苗肉饼。欧洲的“鸡头疫苗”项目在10年内让患有狂犬病的狐狸数量下降了约90%。
最终,瑞士、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十几个欧洲国家都用这种方法摆脱了狂犬病毒的威胁。后续零星的野生动物狂犬病复发也是采用类似“鸡头疫苗”的方法遏制的。因此,“鸡头雨”行动可以称为迄今为止野生动物疫苗接种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没想到吧,在人类跟狂犬病的斗争中,鸡头竟然立下了大功。
不过,狂犬病虽然不再像过去那样猖狂,但毕竟还没有被消灭。而且,一旦感染狂犬病,病死率几乎是100%。那狂犬病在我们的身体里到底做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狂犬病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站一探究竟吧~
文章由科普中国-星空计划(创作培育)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科学边角料 科普团队
审核:王传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急诊主任
来源: 星空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