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巴斯德于1822年出生于法国多尔,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对于巴斯德,大家更熟悉的是他的肉汤实验,以及他发明的巴氏杀菌法,在啤酒、葡萄酒、牛奶、果汁上应用广泛。除此之外,他在微生物学上的贡献还奠定了免疫学的基石,先后研发的炭疽疫苗与狂犬病疫苗拯救了数百万的生命。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曾提到,在与狂犬病抗争的四千多年里,人类始终没有找到对抗狂犬病的方法,直到巴斯德的出现。

在巴斯德以前,人们已经发现注射疯狗的唾液会让其他动物染上狂犬病,巴斯德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动物实验,发现如果将疯狗的唾液直接注射到动物的脑中,会大大缩短狂犬病的发病时间,由此推断动物的神经和脑是狂犬病病原体真正要侵入的目标。

图片来源:pixabay

基于上面的发现,巴斯德开始尝试研制狂犬疫苗。其实早在狂犬病疫苗研制出来之前,巴斯德已经制作出了霍乱疫苗、炭疽疫苗还有猪丹毒疫苗。在制作这些疫苗的时候,巴斯德是把致病菌放在培养皿中培养,然后利用空气或者氧化剂使细菌的毒性减弱,进而制成细菌疫苗。

但我们知道引起狂犬病的其实是病毒,之前用来对付细菌的方法对病毒起不到作用。一次偶然的机会,巴斯德在助手埃米尔·鲁的启发下,想到了一种新的办法:他通过在兔子体内培养病毒,然后通过风干干燥被感染的神经组织来削弱病毒的毒性,就这样,人类史上第一支狂犬病疫苗诞生了。

1885年7月6日,一位9岁的小男孩被带到了巴斯德家中。小男孩的名字叫约瑟夫·迈斯特,他被一只疯狗严重咬伤,很可能已经感染了狂犬病。

在获得男孩和他母亲同意并且咨询了相关医生之后,巴斯德决定为其提供减毒后的狂犬病疫苗。在随后的11天内,迈斯特共接受了13次疫苗接种。经过三个月的观察,迈斯特身体恢复得很好,并没有表现出狂犬病发病的症状。顺便一提,巴斯德在当时是没有行医执照的,他很可能会因为这一做法而面临起诉。但好在一切进展顺利,巴斯德也成为了战胜狂犬病的英雄。

巴斯德监督接种狂犬病疫苗(图片来源:《哈珀周刊》1885年12月19日)

法国政府为表彰他的杰出贡献,成立了巴斯德研究所,由巴斯德担任所长,逐步将生产工艺更加成熟的狂犬病疫苗推向市场,并开始广泛使用。而被巴斯德治好的那个小男孩迈斯特,后来也成为了巴斯德研究所的看门人。

至此,人类开始了对狂犬病毒的反击之战,在这些无数次没有硝烟的斗争中,以欧洲的“鸡头雨”行动最为著名,而这所谓的“鸡头雨”行动具体指什么?又发挥了什么样的效果?让我们期待狂犬病系列3——鸡头雨行动消灭狂犬病。

文章由科普中国-星空计划(创作培育)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科学边角料 科普团队

审核:王传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急诊主任

来源: 星空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