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Lyssa)以古希腊狂怒之神的名字命名,因为它可以将动物变为狂暴的野兽,将人类变成害怕水的僵尸,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致命的传染病之一。

人类对狂犬病的了解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但直到19世纪末才研发出第一个用于人类的狂犬病疫苗。那么在这之前,人们又是怎样与狂犬病抗争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狂犬病的前世今生:

中国古籍中有关狂犬病的最早记载见于《左传》,其中记有“鲁襄公十七年,十一月,甲午,国人逐瘈(zhì)狗。”鲁襄公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556年,这说明我国在2500年前就已有狂犬病的存在,而且当时已认识到这种疯狗对人危害极大,并采取了措施,驱逐疯狗。


图片来源:pixabay

根据史书记载,古人对狂犬病也尝试采取了一定的治疗手段,这些手段多源于朴素的以毒攻毒思想,东晋葛洪在其《肘后备急方》中提及了狂犬病的潜伏期,并说明被疯狗咬伤后需及时处理伤口,并取咬人狗的脑浆敷于伤处,方剂中还提及使用便粪蟾蜍等预防狂犬病。这样的办法当然是不行的,比如,狂犬病攻击的正是神经系统,拿充满狂犬病毒的脑浆敷在伤处,这绝不是什么明智的做法。

世界上关于狂犬病的最早记载,见于公元前1930年以前的美索不达米亚的法典。对狂犬病最早有研究的是两千年前古罗马的名医塞尔萨斯,他最早认识到狂犬病的致病因子是经疯狗的唾液传播,并尝试了一系列的治疗手段,如伤口用腐蚀剂、拔火罐、烧灼和吮吸等方法进行处理。

在欧洲宗教场所,也发现了数种神奇的疗法,比如切开被咬伤者的前额,植入一种特殊的线、使用烧红的铁棍烙烫伤口等,如此残酷的作法,却没能有效地治疗狂犬病,反而常常会加速患者的死亡。

古希腊名医盖仑还尝试用截肢术治疗狂犬病。由于狂犬病是一种极致命的疾病,在将近两千年前无有效的治疗手段的情况下,以截肢的高昂代价来换取无价的生命,仍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对狂犬病科学系统的研究始于19世纪,1804年,德国科学家Zinke率先用疯狗的唾液感染了兔子与鸡,在随后的1813与1814年,陆续有德国与法国的医生成功用人的唾液感染了狗,证明了狂犬病在人与动物身上有相似的传播途径。

经过漫长的研究,人们一直没有对狂犬病有正确的了解,包括如何诊断,治疗和控制,直到一位科学巨匠的出现,彻底扭转了人类对抗狂犬病的被动局面,他就是法国科学界的泰斗——巴斯德。

欲知这位传奇的医生如何冲破研究壁垒,一步步战胜狂犬病,请看狂犬病系列之二——巴斯德与狂犬疫苗。

文章由科普中国-星空计划(创作培育)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科学边角料 科普团队

审核:王传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急诊主任

来源: 星空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