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类的营养丰富,组成比例适宜,容易消化吸收,同时富含钙质,也是优质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适量增加奶类摄入有利于骨骼健康和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但是,面对市面上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的“乳制品”,我们应该如何区分呢?

其实只要看好包装上的蛋白质含量以及配料表两处,我们就可以简单有效的选择到合适的“乳制品”。

1、蛋白质含量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巴氏杀菌乳及灭菌乳(蛋白质含量≥2.9g/100g)、调制乳(≥2.3g/100g)、发酵乳(≥2.9g/100g)、风味发酵乳(≥2.3g/100g)。

总体来说,各种适合选择的乳制品,其蛋白质含量都是相对较高的,并有益于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2、配料表

通常来说,配料表中的各种配料,其排位是按照含量多少来进行前后顺序的排列。

对于儿童青少年而言,配料只含有生牛(羊)乳(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的“牛奶(羊奶)”以及生牛(羊)乳或乳粉为主,再添加各种菌发酵制成的“酸奶”更为推荐。简单来说,配料表越简单越好,不另外添加白砂糖、果葡糖浆、食用香精等更加合适。

我们用红(不推荐)、黄(适量)、绿(推荐)三色来对市面上的一些“乳制品”来举例区分一下:

红色:蛋白质含量往往较低,每100ml中只含有少量的蛋白质(1g左右),并且在配料表中第一位为水,额外添加果葡糖浆、白砂糖等以增加风味。

黄色:蛋白质含量正常,但配料表中会额外添加白砂糖、果粒等来增加风味。

绿色:蛋白质含量正常,配料表中只有生牛(羊)乳或乳粉,以及发酵用的菌类,无其他添加。

既然乳制品的优点那么多,我们是吃的越多越好么?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NO!

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推荐学龄儿童每天摄入相当于300g液态奶的奶制品,对于超重或者肥胖者,可适当选择脱脂或者低脂奶(当然是需要在控制每日总量摄入的情况下)。

牛奶虽好,也不可多喝哦,合适的量和种类才是最好的!

对于有牛奶蛋白过敏和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可以在营养师和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选择。

项目来源: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1DZ2301800)

作者:茅晓蒙 牛杨 | 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来源: 中国好营养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