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车,学名“晕动症”(Motion Sickness),像晕船、晕机等,本质上也都是晕动症。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就曾发现,在海上航行会影响人的身体,让人头晕、呕吐。
虽然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晕动症,但至今仍未搞清楚引发晕动症的生理原因。
“感官冲突”是晕动病原因最常见的假说。
具体来讲,人类感知自己的位置和状态主要靠两套系统,一个是视觉,也就是眼睛直接看,另一个是位于内耳里的前庭,它能够感受人的运动状态、位置变化等。你把闭上眼睛、堵住耳朵,依然能知道自己是走路、站着、还是坐下,就是靠前庭。正常情况下,二者相互配合,你就能顺利完成各种运动。
但是,当它俩获得的信号不统一时,人就会出现头晕(一声)、恶心、呕吐等症状。
配图来自图虫网
以晕车为例,当汽车前进时,前庭系统会敏锐感觉到你在前进,但眼睛看到周围环境没有变化,又会告诉大脑你没有动,大脑被搞迷糊了,于是就出现了晕动症。顺着这个思路,坐车时靠边,看看窗外,不要低头看书、玩手机等,都可以缓解晕动症,因为它们实际上都是在让你的眼睛知道,你是在运动而非静止,避免与前庭系统冲突。
除了“感官冲突”外,还有人认为晕车可能是源于人自己的防御机制。1977年研究认为,人在中毒后,前庭系统可能会受到影响,而呕吐又是排出毒素最快的方法之一,因此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逐渐形成了这一套防御机制,也就是前庭遇到问题便会呕吐。
巧了,正如前面所讲,晕车时恰好前庭系统和视觉系统出现了认知不一样的情况,因此大脑会误以为你中毒了,于是赶紧呕吐……
2014和2016年发表的两篇论文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中毒假说”。根据这两篇论文,晕车时,人会出冷汗、体温下降,而这恰好也是中毒后的常见表现。因此,研究人员认为,晕车的一系列症状,可能都是人体本身的防御机制错误激发导致的。
虽然晕车只是个小问题,但随着对它进行深入研究,人们也会逐步揭开自己身体的秘密。
本文为科普中国·星空计划扶持作品
作者:胡桃夹子
审核:陶宁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来源: 星空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