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最早可能是军粮?五仁都是哪五仁?吃不完的月饼都去哪了?提起来再熟悉不过的月饼,是不是面对这些问题你也一头雾水。这期就来聊聊关于月饼的一些冷知识,让您不仅吃得开心,还吃得明白。

知识点1:每年吃不完的月饼都去哪了?

“好像只有在中秋节这几天见过卖月饼,那中秋节过完商场里的月饼都去哪儿了?难道留着来年再卖?”微信群里,小英的疑问引起了大家的好奇。“是啊,大家似乎只有在中秋节这几天吃月饼。”“家里的月饼吃不完放放也就丢了,有点浪费。”

议论声中,还是回到那个问题——这种齁甜的糕点,到底是谁把它“吃完了”?答案或许和你想象的不一样。

在采访中,有超市店员告诉记者,中秋节过后,无论还剩多少月饼都不会再继续售卖。这些月饼会即刻下架,并联系厂家进行退货处理,厂家最终会将月饼销毁。

另一间超市的店员则表示,中秋节是超市内月饼售卖的最后期限,但剩下的月饼,会在当晚作为福利分发给员工内部自行消化。

大家担心的过期月饼也并不存在,据了解,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每年都会组织实施月饼生产销售专项执法检查,通过查验核实生产者证照、月饼质量检测批次报告,以及突击检查和抽查,防范和打击用陈旧原料或回收月饼生产加工月饼的违法行为。

除了售卖的月饼,网友对自家吃不完的月饼的处理方式也是五花八门。

“中秋吃月饼,和家人一起看晚会是一种仪式感,但月饼每年都吃不完。”当被问到如何处理月饼时,“以前是直接扔掉,但昨天上网看到有人教各种创意做法,什么月饼沙拉、月饼烧烤,有点想尝试。”记者发现,在社交平台已经有不少网友晒出自己的月饼创意吃法——“青椒月饼”、“西红柿炒月饼”,央视也曾发布视频教网友制作“月饼饮料”……

知识点2:国标规定五仁月饼应该是这五仁

“咬上一口,唇齿留香。”提起月饼,许多人一定对五仁月饼记忆深刻。不过你知道五仁是哪五仁吗?

传统的五仁月饼多以核桃仁、杏仁、花生仁、瓜子仁和芝麻仁为原料。为了规范五仁月饼生产,在2015年年底,国家颁布了新版月饼标准,指出广式五仁月饼要以杏仁、桃仁、橄榄仁、芝麻仁、瓜子仁为原料,才可以称为五仁月饼。

五仁月饼堪称“饼中贵族”,《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写道:“说着,便将自己吃的一个内造瓜仁油松瓤月饼,又命斟一大杯热酒, 送给谱笛之人,慢慢的吃了再细细的吹一套来。”只有一家之长的贾母才能吃“内造(宫内所造)瓜仁油松瓤月饼”。

大内御膳房做的点心“瓜仁油松瓤月饼”就是五仁月饼的一种,用山东飞面作酥为皮,中用松仁、核桃仁、瓜子仁等果仁微加冰糖和猪油做成的糕饼上等的用料,加上复杂的工艺,食之,不觉甚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说它饼皮香软、馅料松脆、唇齿留香,真的一点都不为过。

五仁月饼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据说,五种不同的果仁分别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这些都是儒家思想中提倡的道德规范和人格修养。吃五仁月饼就相当于对自己进行一次道德教育和审视。

知识点3:月饼最早可能是军粮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的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说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宋代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此外,关于月饼的冷知识还有这些——世界上最贵的月饼是哈根达斯在2009年制作的,售价高达815万元,包含了6块不同口味的月饼,每块价格高达135万元;世界上最大的月饼是中华圆月,是由沈阳大东副食超市在2007年制作的,直径达8.15米,厚度为20厘米,总重约12.98吨……

来源: 大河网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