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秦亚龙(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在我们身边,丰富的植物类群中蕴含着无穷的知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种有趣的植物——猴欢喜(Sloanea sinensis(Hance)Hemsl.),杜英科(Elaeocarpaceae)猴欢喜属(Sloanea)常绿乔木。

据《中国植物志》记载,全世界约有猴欢喜属植物120种,主要分布于东西两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共有13种,猴欢喜是最出名的品种,原产于广东、福建、海南等地。

裂开的猴欢喜(图片来源:作者)

猴欢喜的名字

每种植物都有特有的拉丁名,猴欢喜的属名Sloanea 是为了纪念英国植物学家Hans Sloane(1660-1752),而种加词sinensis是“原产于中国的”意思,由sin+ensis构成,sin-均是指代China。China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Sina,-ensis在拉丁名中均是指代某地的,合起来就表明了猴欢喜是源于中国的一种植物

还记得在第一次见到猴欢喜树,看到挂牌名字时我惊呆了,心想:“怎么会有人给植物起这么喜庆的名字,猴子得多喜欢这个植物啊!”

关于“猴欢喜”的来源,说法不一。有人说猴子喜欢它的果实,每次遇到都高兴不已,因此而得名;有人则说它的果实在尚未成熟时像极了板栗,猴子采摘果实扒开后发现里边并没有栗子,空欢喜一场;还有人说果实成熟后会裂开,露出紫红色的内果皮,上面着生的黑色种子,包裹着橙黄色的假种皮,远远望去像猴子的面孔,因此而得名。

当然,也有人说猴欢喜的果实裂开后像极了猴子红通通的屁股,看到它的名字更会想到某些特色美食,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查查牛欢喜、羊欢喜、猪欢喜等,这里就不做过多解释。

时至今日,也不曾见到猴子食用猴欢喜果实的记载,更有好奇者尝了一下它的种子,发现味道苦涩,想来猴子吃了它也是欢喜不起来的。

猴欢喜的物候

《中国植物志》记载,猴欢喜的花期为9-11月,果期翌年6-7月成熟。

从3月叶片颜色变换开始,我就一直在期待果实的成熟;到了5月份,它的果子也不过指甲盖大小;到了6月份,果实长到和鹌鹑蛋一般大了;慢慢地盼到了7月,想着总该成熟炸裂了吧,过去看却还只是毛栗子的模样;就这样一直等到9月份,终于,它变色了,黄绿色的毛刺慢慢地变红,越来越像红毛丹的成熟果实。

直到10月中旬,我终于第一次见到果实裂开的模样,一粒粒种子着生在紫红色的内果皮上,和裂开的假苹婆和梧桐果实的形态有些许相似;不久后,种子从内果皮脱落,而果皮则会以炸开的状态,一直在枝头悬挂至第二年春季才逐渐脱落。

猴欢喜6月果实(图片来源:作者)

猴欢喜9月果实(图片来源:作者)

猴欢喜果实成熟期(图片来源:作者)

在观察果实成熟的过程中,我欣喜地发现了南京中山植物园里迁地保护的猴欢喜,它的花竟与成熟的果实同放,果期虽然较《中国植物志》中所描述的延迟了许多,花期倒是正常,连续几年花期都集中于9月中旬到10月中旬。

至此,我才真正认识到《中国植物志》中描述猴欢喜时,为什么注明它的形态和物候期会随着生境条件的变化而产生很大的差异。

猴欢喜的形态

与植物为伴,我喜欢走近身边的一草一木。通过几年的持续观察,我发现猴欢喜在三月前后会短暂变装,绿色的叶片逐渐显现出黄色、橙色和红色,带给人们金秋之美。在生长过程中,如果驻足寻找,总能在绿叶丛中发现几片红叶,它们在我们不经意间凋落,低调地完成叶片的更替。

猴欢喜3月时叶片变色(图片来源:作者)

细看猴欢喜的每朵小花,毛绒绒的花苞片与花瓣同色,每一朵花瓣上边都有着锯齿状的缺刻,中间是密密麻麻的花蕊,环绕着从中间显著伸出花朵的合生花柱,摸起来刺刺的。

猴欢喜的花期(图片来源:作者)

授粉完成后,花瓣、苞片和花蕊会全部脱落,而坚硬的花柱依然宿存,与花托组成一个个“按钉”,像是在御敌,生怕果实的发育被叨扰。

猴欢喜12月花(图片来源:作者)

猴欢喜的果实在植物学上被称为蒴(shuò)果,表面覆盖着一层“猴毛”,会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从绿色转为红色,颇为美观。从专业角度上讲,这些猴毛被称为针刺。果实成熟时,会呈3-7爿(pán)裂开,缓缓露出顶端泛着光泽的种子,待种子全部脱落后,便留下仅存果皮的蒴果,如夜空中的星星。

猴欢喜裂开的果实(图片来源:作者)

猴欢喜种子的传播

植物种子的传播途径有很多,无论是人们吃完水果丢弃的果核、鸟儿享受美味后排出的粪便、果荚炸裂弹出的种子,亦或是动物身上黏着的、随风飘荡的、随波逐流的种子,不同的植物都有着各自的种子传播方法,可以简单归纳为风传播、水传播、动物传播、自体传播等,而猴欢喜的种子传播途径则属于动物传播中的蚂蚁传播

当它的种子成熟掉落后,蚂蚁会将掉落的种子搬走,在满足口腹的同时帮助种子的传播,两者之间建立互惠共生的关系。

动物传播,可分为主动传播和被动传播,如种子黏在身上传播就属于被动传播,而动物取食植物果实后丢弃种子或者经消化系统随粪便排出体外的方式就属于主动传播。

主动传播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动物乐于取食植物的果实,这些果实或是有芳香浓郁的果肉,或是有鲜嫩多汁的假种皮,而像猴欢喜种子这种,假种皮也少得可怜,想必也就蚂蚁比较认可。

研究发现,蚂蚁在寻找食物时,并不依靠视觉和听觉,而是靠嗅觉。蚂蚁头上的两根触角,就像动物的鼻子一样,能够感知空气中的气味和来源。

蚂蚁传播植物种子的类型,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种子外长有油质体,一种是包裹有假种皮。两种结构最大的不同在于颜色,油质体一般为浅透明色,但却可以挥发出气味,可以吸引看不清但却嗅得明的蚂蚁,如淫羊藿、宝盖草的种子;而假种皮一般为鲜艳的颜色,这样就可以吸引飞翔的鸟儿来取食,如红豆杉、肉豆蔻种子。

猴欢喜种子的传播

猴欢喜的种子外,包裹着一圈橙黄色的假种皮,按道理掉在地上应该格外显眼才对,然而当我望着树上开裂的果实,在树下寻找时,却一无所获。经过细细翻找,才发现少数几个黑色种子,假种皮已经消失。

为了搞清楚过程,我轻轻地从树上抖落几粒种子,将它们稍微聚拢后,就在树下边拍摄边记录。还没等设备架好,一只遛弯的蚂蚁就发现了它们,在种子前来来回回多次试探后,终于爬上去大口大口地啃食起假种皮。

第一次啃食假种皮(视频来源:作者)

慢慢的,两只,三只,四只……有只蚂蚁来现场勘测后,并没有留下来享受美味,而是匆匆离去,像是去呼朋唤友了。不一会儿功夫,大量的蚂蚁赶来,它们有的大快朵颐,有的把假种皮切割成小块,扛起来就往家跑,想必是要与家人分享这份美味。可能是蚂蚁数量不够的缘故,它们并没有把种子搬走,而只是把种子的假种皮啃食殆尽便离去了。

蚂蚁啃食猴欢喜假种皮(图片来源:作者)

为了进一步验证,我又抖落了几粒种子,架好设备后静静地观察。这次,可能蚂蚁已经达成共识,相较于上次的混乱无章,这次它们组织有序,有的蚂蚁把假种皮咬成小块搬走,大部分蚂蚁竟齐心协力,把整颗种子搬起来,一点一点在往家的方向搬去。

蚂蚁搬运途中(视频来源:作者)

一路上,有隆起的土堆,有低洼的沟壑,也有层叠的落叶,它们就这样搬着比自己身体大好多倍的种子埋头向前,经过一个多小时,一粒粒种子逐个被它们搬到了家门口。

蚂蚁搬运种子(视频来源:作者)

这时,它们又遇到了新问题:种子大,家门小。蚂蚁们经过深入研讨,最终以碰头为盟,兵分两路,一队蚂蚁负责拆门扩洞,一队蚂蚁继续搬运种子往洞里运送。最终,种子都被它们搬回了家。

猴欢喜的种皮被搬入蚁穴(图片来源:作者)

接下来,我进入了等待期,预期是它们饱餐一顿后,会将吃掉的假种皮的种子丢出蚁巢之外。就这样到下班后,我再次来到蚁巢处,却并没有看到被搬出的裸露种子。好奇心驱使我慢慢地扒开蚁巢,刚往下扒,我就发现蚂蚁正在把种子往外搬,种子外少了包裹的假种皮。

蚂蚁从蚁巢内往外搬(视频来源:作者)

蚂蚁把猴欢喜种子搬回家,食用完假种皮后又丢出蚁巢,即使不如播种效果,但巢外搬出的土壤颗粒和枯枝落叶,也非常有助于猴欢喜种子的萌发。相对于在树下,种子实现了传播,避免了子代之间的竞争,也获得了简易的苗床,从而提高了种子的萌发率。

通过自然的选择,猴欢喜和蚂蚁建立起了互惠互利的关系,猴欢喜给蚂蚁提供食物,而蚂蚁帮助猴欢喜传播种子,也向我们生动展示了猴欢喜为什么是蚁播植物。

猴欢喜同属植物比较

科学家曾研究猴欢喜同属植物仿栗(Sloanea hemsleyana (Ito) Rehd. et Wils.)的种子传播,发现它的假种皮所散发的味道正是蚂蚁所喜欢的,蚂蚁会把仿栗掉落的种子搬回蚁巢。

令人意外的是,蚂蚁并没有吃掉仿栗的假种皮,而是啃食了没有假种皮包裹的种子端,然后再把种子搬出。这个过程虽实现了种子的传播,但估计能萌发的种子也是屈指可数。

猴欢喜与仿栗同属,在果实、种子以及假种皮等方面都极为相似,也均是通过蚂蚁进行种子传播的。不同的是,蚂蚁从发现猴欢喜种子开始,就在小块地搬运假种皮;当蚂蚁数量足够多时,会连种子一并搬走;在搬回蚁穴并食用后,还将裸露的种子搬出巢外,并没有发现啃食种子的裸露端。

对于种子传播而言,蚂蚁对猴欢喜的传播作用要显著高于仿栗。

结语

猴欢喜,因独特的名字吸引了我的注意。对于多数人而言,它可能只是山林中的一种常绿乔木,在四季变幻中,叶片更迭、花开花落、果实成熟、生命繁衍,给生活添了一份新绿,给心情带来一份乐趣。对于我而言,我更愿将其栽种于自己的花园中,与多种花草树木为伴,从相伴到相知,探索植物的生存智慧,领略自然的美与神奇。

(注:文中拉丁文部分应为斜体。)

来源: 中国科普博览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