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生长发育就像是一场赛跑,每一位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在赛场里面“超常发挥”,但是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出生一直持续青春期结束。为了让家长们掌握科学的知识及方法,通过饮食、运动、睡眠、情绪等方面的管理,让孩子的生长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尽可能达到理想成年身高。

9月23日,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石艳组织医院专家与志愿者队伍举办了“儿童生长发育科普宣传与义诊活动”。此次活动有13名医务工作志愿者参与,到场50余名儿童。

活动现场,医护人员免费为到场儿童测量身高、体重、坐高、头围等体格发育指标。

儿保中心义诊专家通过为孩子们详细查体、询问病史后一对一进行个体化的专业指导。专家笑容和蔼、态度敬业、诊检专业、询问耐心、记录详细,为孩子们提供了一次周到的义诊服务。对于体检发现的健康问题,义诊专家及时向孩子家长进行反馈,叮嘱家长带孩子进一步完善检查,及时治疗,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在排队等候期间,儿保中心医生向家长及儿童进行儿童生长发育相关问题的科普宣教,用通俗的语言给家长提供科学有效的养育知识。“这次的活动真的非常有意义,长期规范的监测、及时的干预才能让孩子身高不留遗憾。”“孩子身上的小问题之前没有重视,通过这次活动我才知道原来这些问题需要得到正视,不然会引发其他的问题。”带孩子参加义诊的家长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此次义诊活动让广大家长们对生长发育常见问题有了足够的认知和了解,增加了家庭、社会对儿童矮小身材和性早熟等疾病的关注,也让家长们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了更清晰、全面的认识,了解到怎么从饮食、运动等方面对孩子进行健康管理。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将以此为契机,聚焦社会需求与家长的期待,不断拓宽科室业务范围、强化科室业务能力、改善科室就医环境,继续为广大儿童提供精准而又有温度的服务。

科技志愿服务是中国康复医学会2023年全国科普日康复科普联合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全方位、多维度、多主题的康复科技志愿服务(如科技培训、健康科普宣讲、义诊、康复医学与健康促进基地开放日等),注重开展走进县、乡的康复科技志愿服务,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形成崇尚科学的风尚,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提高。

身高“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

怎样让孩子长得更高?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均衡营养

丰富、均衡的营养素补给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孩子应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鱼、虾、瘦肉、禽蛋等;含钙丰富的牛奶、虾皮、海带、豆制品、排骨等;富含锌的猪肉、牛肉、羊肉及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D的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奶油等,有助于钙质的吸收利用。还要注意食物的粗细、荤素搭配和多样化,不挑食、不偏食、少吃零食,尤其是甜食。

有效运动

督促孩子每天坚持20~40分钟的有氧运动,最好是户外运动,可刺激生长激素分泌,促进骨骺生长。有氧运动是指运动后孩子的心率要达到120~140次/分,并出现出汗、面色红润。以跳绳、摸高、羽毛球、篮球、引体向上、游泳等纵向、弹跳、促展性运动为佳,应避免那些负重、压缩性的运动,如举重、举哑铃、摔跤等。

充足睡眠

长高主要靠生长激素,其呈脉冲式分泌,一般入睡后1小时左右,生长激素的分泌量会达到最高峰,是白天的3~5倍,故保证充足优质的睡眠有利于长高。青少年应保证每天9~10小时的睡眠,9点之前睡觉更是长个的“秘诀”。

良好的情绪

心情愉悦有助于生长激素分泌,是身高增长的催化剂。矮身材儿童更应关注心理健康,以防自卑、抑郁、退缩等。

来源: 康复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