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指的就是蓼蓝染色的过程。蓼蓝,这株神奇的“草”,通过萃取其染料,再把丝织品放入过滤好的染料中反复染色,一条漂亮的蓝染丝巾就出来了。”9月25日,中国纺织工程学会联合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武汉华中师大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武汉华师科技园荆楚传统印染非遗科普基地)共同开展“‘青出于蓝’邂逅印染 布期而遇”科普研学体验活动。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二小学四(2)班与四(5)班的学生们,在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副教授王妮的指导下将丝织品放入染料之中,近距离感受荆楚大地的非遗蓝染文化。
非遗文化老师现场指导学生进行蓝染实操
王妮老师对体验课中所用到的植物染工艺和意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展示了武汉纺织大学染语团队创作的植物蓝染工艺品、围巾、布包等产品,让孩子们对纺织非遗传统印染技艺传承与创新研究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学生在感慨成品精美的同时,也对蓝染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们现场展示蓝染体验课的实践成果
讲解结束后,孩子们跟随着王妮老师的演示,将成品手帕、围巾浸入发酵好的滤液中,根据自己想要的颜色来反复浸染、氧化、透风,做出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蓝染图案。
“布”期而遇,邂逅蓝染。把传统文化引进校园,既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让荆楚蓝染文化焕发新的活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传统文化在同学们心中生根、发芽。
来源: 纺织科普博览公众号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