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我国几亿人,是中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则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帮凶”。预防心血管疾病,守护心脏健康,应从健康饮食开始。那么,要实现心脏健康,该养成哪些有利于心脏健康的饮食习惯呢?哪些食物又有利于我们心脏健康呢?吃心补心真的靠谱吗?今天给大家一一解答。

要想心脏健康,这些饮食习惯不可少

1. 每日饮食适量,保持健康体重

研究发现,健康的体重是维持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前提。而超重和肥胖,可导致血糖、血脂异常,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每日适量饮食,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推荐,合理进食,食不过量,保持吃动平衡。

2.天天有水果,餐餐有蔬菜

大部分研究显示,多吃蔬菜水果有助于心脏健康。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钾,对心脏健康都有保护作用。为了维护心脏健康,每天果蔬的种类最好达到4种以上,每周10种以上,特别是深色果蔬(比如深绿色、红色、橘红色、紫红色等),如番茄、橙子、蓝莓、桑葚等;深色蔬菜如菠菜、油菜、空心菜、韭菜、西蓝花、西红柿、胡萝卜、紫甘蓝等,还含有大量黄酮类化合物,对心脏健康有利。

3.多吃全谷物,粗细巧搭配

全谷物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改善血糖、血脂水平。全谷物与精制谷物相比保留了胚乳、胚芽、谷皮,相比精制谷物,其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植物化合物等,有益于心脏健康。常见的全谷物有:糙米、小米、大黄米、玉米、高粱、黑米、荞麦、燕麦、藜麦、薏米等。要想保持心脏健康,日常生活中就应做到粗细粮搭配,增加全谷物摄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人每天摄入谷类200~3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如何实现呢?每日可尝试保证如2~3个拳头大小的馒头(熟),加1拳头大小的杂粮杂豆饭(熟),再加1拳头大的土豆或红薯即可达标。

4. 保证蛋白质摄入,优质更重要

蛋白质是健康生命的物质基础,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影响身体多项机能,也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对于维护健康心脏,足量蛋白质摄入同时,保证蛋白质质量同样重要。动物蛋白如鸡蛋、奶类及鱼类等含有丰富优质蛋白,应保证摄入。畜禽肉尽管也含有优质蛋白,应注意选择脂肪含量低的瘦肉为主,同时注意减少加工肉类摄入。适量增加植物蛋白质来源,如豆及豆制品、坚果等,不仅含有丰富蛋白质,而且胆固醇等不利于心脏健康的物质较少,增加蛋白质摄入同时还降低饱和脂肪酸摄入,有益于心脏健康,可适量增加食用。

5. 减盐、减油、减糖

长时间高盐饮食容易导致血压升高、血管炎症,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大量油类特别是富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油如猪油、人造奶油、黄油等,易导致血脂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摄入过多添加糖会导致人体糖代谢异常,进而影响脂质正常合成和分解,引起血脂紊乱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减盐、减油、减糖习惯,有助于心脏健康。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每日烹调油不超过25克,每日添加糖摄入不超过50克。

这些食物有利于我们心脏健康,建议收藏

1. 富含钾的食物

矿物质钾可增加尿液中钠的排泄量,从而降低血压,有助于心脏健康。可以适量增加含钾较多的食物的摄入量,如番茄、土豆、紫洋葱、紫菜、海带、各种有颜色的水果、蔬菜,各种豆类及坚果等。

2. 富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

鸡蛋、奶类及鱼类等含有丰富优质蛋白,应保证摄入。杂豆及其豆制品、坚果,属于健康的植物蛋白来源,鼓励摄入。全谷物、蔬菜蔬果特别是深色蔬果,含有丰富膳食纤维,也鼓励摄入。

3. 高钙食物

钙除了对于维护骨骼健康外,对心脏也有益处。人体缺钙时,将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和舒张功能,增大血管阻力,血压升高,还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心脏健康。牛奶、酸奶等奶制品是钙的良好来源,它们不仅含钙量丰富,而且吸收率也高。豆类及其制品如豆腐、豆腐干等以及坚果(如杏仁、松子、榛子、黑芝麻、花生)等含钙丰富,而且还富含钾、镁等有利于钙吸收的营养素。

吃心不一定补心,但没必要过于担心

民间有关于吃啥补啥,比如“吃心补心”的说法。其实想维护健康心脏单纯通过吃动物心脏是达不到的。动物心脏如常见的鸡心、猪心等,适量食用对于心脏也是有一定益处的。因为动物心脏中蛋白质、钾、铁、锌及维生素B等含量丰富,具有一定营养价值。另外,从中医角度看,猪心性平、味甘,可以治疗惊悸、失眠、精神恍惚等病症,可养心安神,可以考虑食用猪心丹参黄芪汤、猪心莲子汤等。但是要提醒一点,动物内脏一般或多或少均含有一定水平胆固醇,常吃容易增加胆固醇摄入,特别是已经有高胆固醇血症的心血管疾病人群,应注意减少食用量和频次。

食养是良医,健康饮食铸就健康心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开心饮食,让健康的食物与健康的心脏律动相随。

作者: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 王永俊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助理研究员 王起赫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陈雅敏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馆员 荆伟龙

审稿专家: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 方海琴

来源: 科普中国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