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传感器、RFID、条码等技术,构造一个涵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巨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物体(商品)能够彼此地进行“自由交流”,而无须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关键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体(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传感器、RFID、条码等技术。而 RFID 和传感器技术,正是能够让物体“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RFID 系统是最简单、最朴素、最原始的传感网,是身份感知,不带有其他功能,因而国际电信联盟将电子标签作为无线传感网的一部分。在物联网的构想中,电子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体(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体的“透明”管理。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 IT基础设施分开 :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毫无疑问,如果物联网时代全面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把新一代 IT 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来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上的开展需要各行各业的参与,并且需要国家政府的主导以及相关法规政策上的扶持,物联网的开展具有规模性、广泛参与性、管理性、技术性、物的属性等特征,其中,技术上的问题是物联网最为关键的问题。物联网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是一项系统,目前国内还没有哪家公司可以全面负责物联网整个系统的规划和建设,理论上的研究已经在各行各业展开,而实际应用还仅局限于行业内部。关于物联网的规划和设计以及研发关键在于 RFID、传感器、嵌入式软件以及传输数据计算等领域的研究。

一般来讲,物联网的基本工作原理是 :首先,对物体属性进行标识,属性包括静态和动态的属性,静态属性可以直接存储在标签中,动态属性需要先由传感器实时进行探测;其次,需要识别设备完成对物体属性的读取,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最后将物体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由信息处理中心完成物体通信的相关计算,处理中心可能是分布式的,如家里的电脑或者手机,也可能是集中式的,如电信运营商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Internet Data Center)。

物联网的发展需要经历 4 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电子标签和传感器被广泛应用在物流、销售和制药领域 ;第二阶段是实现物体互联 ;第三阶段是物体进入半智能化 ;第四阶段是物体进入了全智能化。在规模性、流动性条件的保障下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和任何物(4A,Anytime Anywhere Anyone Anything)的通信。

--摘自《大话物联网》

来源: 《大话物联网》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