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交流往来日益频繁,生物入侵导致的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退化和生态安全等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已成为遭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其中,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在我国沿海地区的快速扩张蔓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互花米草入侵规模最大的国家。

沿海随处可见的互花米草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原产地位于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为多年生禾本科植物。1979年被引进到我国,用于抵御台风、保滩护岸。引进之初,互花米草在改善海岸带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之后,互花米草对我国滨海滩涂环境表现出了极强的适应性,加之其自身超强的扩繁能力,又缺乏天敌,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便扩散到我国几乎所有的滨海滩涂湿地,对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威胁。

互花米草株高通常为1.0-3.5m,叶互生,长可达90cm,圆锥花序,两性花,异花传粉,花期为7-10月,种子通常在8-10月成熟。互花米草的繁殖能力极强,草籽随潮漂流,见土扎根,主要生长于海岸潮间带的高潮带上部至中潮带下部,具有广盐性、耐淹性、耐重金属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

互花米草(图片来自网络)

互花米草带来的多种危害

互花米草的大量繁殖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对原本生长在滩涂上的红树林、海草、土著盐沼植被造成了直接的威胁和破坏。入侵的互花米草影响当地的本土植物群落结构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沿海湿地滩涂鸟类栖息地景观格局发生了改变,导致鸟类适宜生境减少,减少鸟类种群数量。同时,互花米草致密的植株使得的作为候鸟食物的鱼类、沙蚕、泥螺等无法生存,严重影响候鸟的生存,破坏生物多样性。另外,互花米草生长速度快,能够侵占养殖滩涂,影响养殖业的发展。除此之外,研究发现互花米草的引入对重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互花米草选择性吸收和保存金属元素,提高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侵占滩涂的互花米草(图片来自网络)

互花米草的防治刻不容缓

目前,互花米草主要的清除措施有物理控制、化学控制和生物控制三种。物理方法是根据植物的分布面积和区位差异,采用人工拔除、刈割、遮荫、水淹及火烧等措施抑制互花米草。化学防治是通过化学药剂去除互花米草。

已有的化学药剂有草甘膦、咪哇烟酸、米草净等,喷施后对互花米草的株高、生物量和新生苗数量有不同的削减。化学控制快速有效,效果明显,但通常有一定残留,可能污染环境,从而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生物防治效果持久对环境的影响较小,目前有引入天敌、生物替代和利用化感作用防治等途径。

使用互花米草的天敌如食草昆虫玉黍螺或真菌麦角菌等对互花米草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但直接引入可能会危害其他动植物,造成二次入侵。生物替代是指在入侵地人工选育竞争力强的植物替代互花米草,阻止互花米草向陆深入。

互花米草的防治(图片来自网络)

互花米草的入侵已引起多方的关注,任其肆意扩张会导致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于互花米草的防控,必须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及时掌握互花米草扩散的数量动态和早期生长的时空动态,根据互花米草生长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作者:罗茗丹(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

科学性把关:徐乐天(湖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策划:赵清建 武玥彤

校对:韩承果(实习)

来源: 光明三农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