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炳伟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审核:夏大胜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主任医师
“生命”是美妙的,形容生命的话语也有很多。您肯定听过“生命的律动”吧,其中的“律”,指的就是心脏规律地跳动。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健康、有力的心跳维持着身体的血液循环,是人体“生机勃勃”的保障。对心脏跳动最直接的感觉就是它的声音,也就是医学上的“心音”。
心音是如何产生的?需要先来了解一下心脏的解剖结构。
从解剖上来看,心脏就像一座房屋,是由心脏组织包绕形成的一个类似于气球的空腔结构。这个结构有上下两层,上层叫心房,下层叫心室。上下两层各有两个“房间”,上层分别是左心房和右心房,下层分别是左心室和右心室。
完整的房屋要有墙、门窗、电路、水管等,而心脏的“墙”就是心房壁和心室壁,“门窗”就是心脏的瓣膜,“电路”就是心脏的传导系统,“水管”就是我们常提到的冠状动脉。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心脏血管里的血液是单向流动的,也就是只能朝一个方向流动。要想保证血液单向流动,心脏的“门窗”(即瓣膜)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门窗”好比机器里的“单向阀”,只能朝一个方向打开,当血液试图反向流动时,阀门就会关闭。心脏瓣膜有隔开右心房和右心室的三尖瓣、隔开左心房和左心室的二尖瓣,还有保障右心室血液只出不入的肺动脉瓣,以及保障左心室血液只出不入的主动脉瓣。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医学上,心音的定义是心肌收缩、心脏瓣膜关闭,以及血液撞击心室壁、大动脉壁等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我们通常听到的心音是由心脏的“门窗”,也就是心脏瓣膜在关闭时产生的振动而形成的。
人体在极其紧张的状态下,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心跳,而真正能听到心跳声音的是听诊器,也是每位临床医生必备的检查工具。在发明听诊器之前,要想听诊,医生只能把耳朵贴到患者的身体上,这样的做法既不卫生也不雅观。19世纪初,法国医生雷奈克发明了木质听诊器,因为这种听诊用具的样子很像笛子,也被称为“医生的笛子”。此后,听诊器被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双听筒+橡胶管+振动膜的形制。
图5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用听诊器听心音时,第一声是低而长的声音,在心尖处比较响亮,是二尖瓣和三尖瓣在心室收缩时关闭而形成的,这两个瓣膜关闭,可以防止心室内的血液回流至心房,保证血液只能向主动脉及肺动脉方向流动。心音的第二声又高又短,在心脏上部比较响亮,是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在心室舒张时关闭而形成的,这两个瓣膜关闭,可以防止主动脉和肺动脉的血液回流至心室,否则心脏就会做无用功。
图6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图7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心脏的瓣膜发生病变,就会造成心音上的变化。若瓣膜关闭不上,就会出现“关闭不全”,并导致“反流”;若瓣膜打开受限,就会出现“狭窄”,并导致血液流动受阻。当流动的血液快速通过瓣膜的异常开口时,就会产生类似于吹风样的声音,也就是所谓的“心脏杂音”。
图8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另外,若心脏之间的“墙壁”(室间隔、房间隔)出现了缺损,血液在流经这些孔洞时,会出现异常的血流,此时也会产生异常的心音。
图9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医生通过心脏的听诊,能根据心脏杂音出现的部位及性质来判断病变的原因,后续可以通过心脏超声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了解心音对于我们认识心脏及预防和治疗心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关注自己的心跳之声,珍惜生命,关爱健康。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