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国自主研发设计、自主制造的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正式启用,设计时速620千米,标志着我国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研究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这套样车及试验线,归属西南交大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简称“轨道运载实验室”)。1989年开始筹建的轨道运载实验室,也是轨道交通领域第一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至今已两次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科研成果4次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十大科技进展。轨道运载实验室不仅参与见证了一次次铁路大提速,更像一个创新中枢,帮助中国轨道交通产业打造出闪亮的国家名片。

(图片来源于澎湃号,侵删)

中国开创:

滚振台升级,模拟时速达600公里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列车运行时速最快不过100公里,速度慢、运量小,德国、日本的列车时速早就是两三百公里了。要想列车跑得快、改变一票难求的局面,建立一个滚振台,是大势所趋。”列车与线路研究所副所长赵春发说。

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简称“滚振台”),滚振台可以模拟出不同速度环境下的行驶状态,为仿真模拟和真车运营搭建桥梁。滚振台一经建成就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为提升速度、运力而建的滚振台不仅是轨道运载实验室应铁路而生的重要体现,更为中国铁路实现跟跑到并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开创了中国机车运行模拟的新纪元。

(图片来源于四川观察、侵删)

中国技术:

“翟模型、翟方法”,已成行业金标准

“翟模型”的提出,让日渐兴起的轨道运载实验室,开始与中国铁路大事件形影相连,一直沿用至今。

“翟模型”,是翟婉明首创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全新理论体系。其核心模型“车—轨耦合”,在中国高铁的起步年代,“翟模型”起到了重要作用。提出至今30多年,“翟模型、翟方法”已从最初连通车—轨关系,迭代到高铁时代多架桥造路背景下连通车—线—桥的关系,京津城际铁路、京沪高铁、成渝铁路、大秦重载铁路……“翟模型”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推动中国铁路技术逐步攻克高速行车振动难题、已成为国内外轨道交通动力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国高铁速度不断提升的重要理论支撑,并走向世界前沿。

(图片来源于四川在线、侵删)

中国示范:

市场有需求,超级高铁时代将至

具有自悬浮、自导向、自稳定特征的高温超导磁浮交通技术,是面向未来发展、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制式轨道交通方式。”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杨丹说,高温超导磁浮交通技术拥有结构简单、节能、无化学和噪声污染、安全舒适、运行成本低等优点,是理想的新型轨道交通工具,适用于多种速度域,尤其适合高速及超高速线路的运行。

2021年,我国自主研发设计、自主制造的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在西南交大九里校区正式启用。高温超导高速磁浮交通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项目的建成,是推动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列车技术走向工程化的重要实施步骤。该项目可实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样车的悬浮、导向、牵引、制动等基本功能,以及整个系统工程的联调联试,满足后期研究试验。设计时速大于600公里,标志着我国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研究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图片来源于四川在线、侵删)

从滚振台到“翟模型、翟方法”,从动车组到超级高铁,西南交大轨道运载实验室应铁路而生、因铁路而兴、凭铁路而强。

中国科普日:

提全民科学素质,助科技自立自强

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科普能力的发展,也象征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创造能力的进步。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和生态文明素养,并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9月4日-10月10日期间,成都市龙泉驿区借2023年全国科普日为契机,发起【科幻新纪元、科学大未来】系列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多方联动,以互动式、行动式、场景式、竞赛制进行科学教育传播,为社会公众及校园带来更具趣味性、更加沉浸式的科普主题系列活动,透过对民众、校园、线上群众三大方向的活动开展,提升大众的创新思维与理性思考能力,打造、建立“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新风尚!

扫码咨询科小创

-文末互动-

互动:“添加科小创、转发得好礼”

转发海报+“我想参加2023龙泉驿区

科幻新纪元、科学大未来】全国科普日活动”

文字至朋友圈,截图发送科小创,

幸运者可获得”多米诺骨牌小火车“1个~

(09/16下午六点科小创将通知获奖者,

奖品统一在09/25-29之间寄出)

* 主办方保留对活动的修改权与最终解释权

「部分推文图片视频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