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中国特色一流学会建设,充分发挥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在科学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推动食用豆产业高质量发展,增进科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2023年9月7日-8日,中国作物学会食用豆专业委员会联合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保定市农业科学院、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等,在河北省保定市雄安新区组织召开了2023年度国家食用豆产业化示范观摩与学术交流活动。
中国作物学会副秘书长程维红研究员,中国作物学会食用豆专业委员会会长、食用豆产业知识科学传播专家团队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程须珍研究员,副会长田静研究员、张耀文研究员、朱振东研究员,食用豆专业委员会功能型党建小组成员唐永生研究员、王斌研究员,及部分食用豆产业知识科学传播专家团队成员、科技志愿服务团队成员;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新研究员,及部分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和团队成员;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杂粮杂豆创新团队部分岗位专家等150余人参加了会议。农业农村部科教司体系联络员张振东调研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张强副院长、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郑福禄处长、河北农业大学赵建军副校长、雄县人民政府范晓飞副县长等有关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新研究员主持。张强副院长介绍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的基本情况、河北省食用豆科研与产业发展的情况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强调了院所间、团队间合作交流的意义。郑福禄处长介绍了河北省杂粮杂豆产业发展情况及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情况,指出要积极与国家体系紧密合作,围绕产业发展,形成有影响力的重大成果,并对河北省食用豆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赵建军介绍了河北农业大学国家及省级岗位团队的建设情况,并表示全力支持国家体系工作,加强项目管理,落实科研保障条件。范晓飞副校长介绍了雄县林下种植经济发展情况,并希望与国家体系共同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程维红副秘书长介绍了中国作物学会的组织结构与职能,食用豆专业委员会在推动产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张振东作了总结发言,他肯定了体系近年来取得的成效,明确了推进技术、提高单产的重要性,指出了今后明目标、强创新等工作方向。
开幕式后,特约专家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吴存祥研究员的报告“中国大豆产业形势与发展举措”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研究员的报告“精准基因编辑助力作物分子育种”拉开了学术交流会的序幕。随后,41位来自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的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及团队成员等,分别就食用豆在遗传育种、栽培与土肥、病虫害防控、机械化生产、产品加工及产业发展等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做了大会发言,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和优秀奖。报告结束后,中国作物学会食用豆专业委员会会长程须珍研究员就学术交流进行了总结发言。陈新进行了大会总结,他肯定了本次学术交流的可喜进展,明确了今后体系工作的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强调了工作细节和宣传的重要性。
9月8日,与会专家和有关领导观摩了位于雄安张岗乡的生态苗木兼用林-林下食用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该基地示范面积300亩,展示了中绿10号、中绿12号、中绿27、冀绿19号、冀绿24、中红5号、中红9号、中红16号、冀红16号、冀红19号、冀红21、冀红28、中豇10号等绿豆小豆豇豆新品种21个,示范了适期晚播、增加密度、苗期滴灌、生物肥料、微生物菌剂配施叶面肥、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全程机械化管理等新技术。
此次会议的召开,系统总结了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的前期工作,有亮点、有突破,加强了体系内外学科间、团队间、领域间的交流与沟通,明确了目标、增强了信心。特别是新品种新技术在保定市雄安新区的示范,将带动该区域约10万亩林下经济的发展,对发展绿色涵养林带、促进地方特色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来源: 中国作物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