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经济特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已成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导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近些年在海南考察时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这些决策论断为做优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推进特色乡村产业振兴指明了方向。尽管海南特色农业具有巨大潜力和优势,但是产业链韧性不足、科技创新滞后、经营主体散弱、农遗传承受阻等客观条件,导致其整体发展水平处于中低端阶段,不能充分释放乡村特色资源优势、培育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因此,以海南特色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提质增效、强化农产品竞争力、助推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之路任重道远。
海南特色农业尚未形成产业化发展格局,在助推乡村产业兴旺过程中亟待解决农业全产业链韧性欠佳、科技创新能力较为滞后、农业经营主体活力不足、农遗传承路径有待拓宽等问题。
在厘清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依靠特色农业优势破解海南乡村产业兴旺困局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农业全产业链韧性
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在特定节点、系列环节、整体链条上的整合和联通,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中要素的贯通,精心布局环节联动型热带现代高效农业,推动农业生产模式从传统农业种植和渔业捕捞转型升级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生产体系。延长产业链后端链条,深化热带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推动椰汁、酒、精制茶等农产品制造业高端化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从传统种植捕捞延伸到加工、储藏、冷链物流等产后增值环节,向补链延链强链要效益,切实增强海南自贸港农业全产业链的韧性和竞争力。
(二)挖掘南繁硅谷科技潜力
推进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和种业产业发展,利用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等平台打造国家种业创新策源地,构建以南繁科研为基础、以种业创新为核心、以热带农业为特色的产业体系。统筹区域科技协调发展,推动沿海科技、信息要素向内陆转移,弥补内陆科技短板,加速转化内陆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为沿海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物质支撑。优化推广人员、农技人员与技术资源整合,协同推进科技研发、农业教育与技术推广,跨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鸿沟。
(三)激发农业人才智力优势
搭建政产学研利益共同体,加强与科研院校战略合作,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科研院校的研发活动,增强涉农主体的创新能力,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就地孵化。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引领示范作用,聘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带项目进村入户,定期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指导培训,积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快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乡村产业兴旺提供智力支撑。
(四)点燃活态农遗传承之光
塑造区域公用品牌是农业文化遗产地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路径,加强地区农业品牌和地理标志价值培育,建立政府支持、企业运作、农民参与的多元主体利益共享机制,让“土特产”堆出“金山银山”,为农民带来“真金白银”。创新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立足遗产地独有的农田景观、农产品或农耕文化等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地选择“旅游+”“互联网+”或“传统文化+”发展模式,让公众切身感受美丽独特的生态景观、独具风味的地方特产和传承千年的农耕文化,推动海南农业文化遗产走出琼崖、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
特色农业是乡村产业兴旺的引领力量,正在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做优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背景下,尽管海南特色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处于中低端阶段,其也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格局。针对海南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生产模式单一、产业链韧性不足、科技创新滞后、经营主体散弱、农遗传承受阻等问题,可以通过推动生产模式转型升级、增强农业全产业链韧性、挖掘南繁硅谷科技潜力、激发农业人才智力优势、拓宽海南农遗传承路径等一系列措施,破解海南乡村产业兴旺的发展困局。综上,随着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海南乡村产业兴旺将会注入新的活力,为全面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更多动力。
作者:卢 勇 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三亚研究院兼职教授、博导;聂文静 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博士后
来源: 光明三农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