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表象】

“爸爸,你是什么官呀?”刚放学回家的小文一看见父亲就问。

“爸爸不是什么官,就是单位里一个普通的办事员。”小文爸似乎感觉到了孩子似乎在攀比什么,于是很谦虚地回答。

“那你每个月工资多少?”小文似乎对这个答案不是很满意。

“也就四五千吧。”

“那为什么我同桌小胖说他爸每个月才两三千,他们就开汽车住大房子?我们只能坐电动车住的这么挤?”

小文一本正经的连续追问,让他父亲陷入沉思。

【原因分析】

不少家长都遇到过类似小文父亲这样的情况,还有的家长会经常为孩子穿什么牌子的衣服和鞋子而闹心,更有甚者个别家长反映自己的儿子为了一顶帽子而跟自己闹的很不愉快。这些都跟攀比离不开干系。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攀比的情况呢?

一则是交往中的正常现象。孩子的交往言谈中,不只有学习和游戏,还会有生活中的许多细枝末节。如同成人的交往中也不只有工作一样。他们会交流父母做什么工作、住的什么房子、坐的什么车、平时喜欢吃什么、周末到哪里去玩等等。在这些点滴中,他们会不由自主的产生对比,心中自然会形成一个优劣好坏的印象。这种现象无可厚非,也不能完全避免得了。

二则是为了寻求点滴自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那些优点多缺点少,尤其是学习上成绩比较好经常受表扬的孩子,相对来说就会更加自信、更加阳光一些。他们对学习之外的一些细枝末节的不大会关注。相反,缺点少多一些、成绩稍差受表扬较少一些的孩子,为了刷存在感,就会巧妙地避开主观努力才能获得的自信,而用一些客观存在的东西去与旁人对比。比如,我家的房子比你家的大、我爸挣钱比你爸多等等。以此获得短暂的心理满足。

三则是个别只是盲目跟风。不少孩子的攀比情况,恰如“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从来不问它是否有营养、是否真需要,因为身边的人都在喝,我也必须要手里有一杯。因此,也就出现了买鞋时一定要“耐克”“阿迪达斯”,数百上千不心疼。不问实用不实用,大夏天带顶帽子晃来晃去也不怕热,还觉得挺时髦。其实,这些都与盲目跟风分不开,等到风头一过,连他自己都会觉得很没有意思。

【解决建议】

孩子一旦出现了上述攀比情况,的确让人闹心,但是也并非没有解决办法。我们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是正确引导强自信。孩子出现攀比现象,并不见得就完全是坏事。相反,这正说明他有较为强烈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个时机,利用他们强烈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攀比观。让他们明了什么是值得攀比的,比如学习、体能、劳动、做公益的积极性等,都是可以与人光明正大地进行比较的。也让他们知道有些东西攀比起来没有实际意义的,比如吃喝玩乐等享受的一些事情。

二是见怪不怪冷处理。对于孩子身上出现的偶尔盲目跟风,也可以采取见怪不怪置之不理的冷处理方式。因为这种偶然现象就像一阵风,不会多久很快就会过去,而且过去后好久不会再来,甚至永远不会再来。比如“秋天的一杯奶茶”,就是那么几天的时间,过了也就过了,没有几个人还会重新再提。你若再提,反而会让身边的人嘲笑你“out”。试想这种情况,我们作为大人何必太操心、太着急?

三是根本原则要守牢。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一个泾渭分明的界限。家长一定要明确孩子的攀比中的红线,坚决不能逾越。该比的,全面支持,不遗余力;不该比的,坚决反对,绝不支持。尤其是在个人享受方面且严重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的盲目攀比上,家长要坚守原则,大胆说不,不留商量的余地。否则,一旦放松,就会后患无穷。孩子不但会重复上演,还极有可能会变本加厉,让当事家长追悔莫及。

【经验总结】

1.善于引导。明确什么该比什么不该比。

2.切勿纵容。以爱之名的纵容后患无穷。

来源: 柳州市科普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