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小伙伴眼中,烹饪前的“焯水”,就是简单地拿水把食材煮一下,毫无“难度”。
但对做饭比较有经验的网友提出“焯水可不是那么简单的”,水多水少、开水下锅还是凉水下锅、下锅多久等,都是有讲究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下:
为什么要焯水?
焯水到底该怎么焯?
还有哪些焯水小技巧?
焯水
焯水,是烹饪食物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不同地区说法不一,比如东北地区称为“紧”,四川地区称为“泹(dàn)”。
2、草酸含量高的蔬菜
如菠菜、马齿苋、苋菜、竹笋、芹菜、茭白等,这些食材富含草酸。
如果不谨慎处理,其富含的草酸会影响人体对钙、铁的吸收,还可能与体内的钙及其他物质形成难溶性草酸盐,增加罹患肾结石的风险。
建议处理方法:放入沸水焯1~5分钟,如菠菜1分钟、马齿苋3分钟、没经过处理的大块竹笋需要10分钟或更久。
鲜黄花菜中的秋水仙碱本身无毒,但不谨慎处理进入人体后会氧化成有毒的二秋水仙碱,对胃肠道和泌尿系统有强烈刺激作用,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
建议处理方法:煮沸维持10分钟以上。
焯水方法
鱼虾建议沸水焯1~2分钟后捞出,不仅有助于去除腥味,还可以保持鲜嫩的口感,炖煮时也能相对完整一些。
2、冷水下锅---常用于豆腐
建议将凉水和豆腐同时下锅,大火烧开后转小火,待豆腐浮到水面后捞出。
3、冷、热水看烹调用途---常用于肉类
肉类下锅后等水重新沸腾,再煮 1~2 分钟,直到没有大量的血沫煮出来时即可。
如果只想吃肉,热水下锅或烫久一点都可以;但如果想要喝汤,建议冷水下锅,焯烫时间也要尽量短一些,去掉血水即可。
2、注意焯水时间
焯水时要避免时间过长,讲究“宽水旺火、快进快出”的原则,以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3、可以加点油和盐
想让蔬菜保持颜色翠绿,可以在焯水时加入一小勺盐和油,防止氧化酶破坏叶绿素。
蔬菜在焯烫过程中,其水溶性营养成分,如C、B族维生素等会流失到锅里。但如果在沸水中加入1%的食盐,其可溶性成分扩散到水中的速度就会减慢。
来源: 科普中国、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