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小伙伴
1、餐后血糖升高
血清素又叫5-羟色胺,在一定程度上对大脑活动有广泛的影响,包括情绪、精力、食欲、睡眠状态等。
碳水化合物会帮助脑神经细胞分泌5-羟色胺,使大脑活动受到暂时的抑制,在一定程度上人就会变得昏昏欲睡。
3、副交感神经兴奋
人体摄入食物后,在一定程度上还会让人体副交感神经处于相对亢奋的状态,能够帮助身体增强消化功能,但同时会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呼吸减慢,这往往会引发人体产生困倦感。
生命时报曾发文称,存在饭后犯困的情况,建议小伙伴们可以先调整饮食,减少精制碳水,多吃蔬果、粗粮等食物,看症状能否得到缓解。
总“饭”困,警惕4种疾病
调整饮食后,如果仍旧持续存在饭后昏昏欲睡的情况,小伙伴们就要引起注意了;
要警惕以下几种疾病,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
老人、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出现餐后低血压,具体表现为饭后乏力、犯困、眼前发黑、头晕等症状。
建议这类人群在餐前先测量一下血压,餐后半小时和1小时再各量一次血压,存在以下情况之一,极有可能为餐后低血压,建议及时去医院寻找专业医生的帮助。
图源网络
2、血糖异常
胰岛素分泌迟缓的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并不能及时分泌;
进食后,当血糖开始下降时,胰岛素才开始大量分泌,此时在胰岛素作用下,血糖进一步下降,就会导致餐后低血糖。
排除以上病理原因,对于单纯饭后犯困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尝试做以下调整。
1、调整进餐顺序,减少精制碳水的摄入量
2、饭后适度的运动
饭后散步10分钟,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血液中的氧含量,让人更加有活力,还有益于血液循环,加快消化过程,缓解饭后困倦。
3、饭后要小坐一会儿
为了确保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进餐后最好不要突然起身,以免引起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相对比较保险的做法是,吃完饭在原位小坐十几分钟,然后再起来走动。
4、晒晒太阳
日光决定了身体的自然昼夜节律和睡眠-觉醒周期。处在昏暗的光线下,身体会在一定程度上条件反射地生成褪黑素;
在明亮的自然光线下,人则会感到更警觉、清醒。
5、适量补充水分和矿物质
来源: 生命时报、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