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我国的城市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20%。但到2030年,我们将会有2/3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之中。所以,如何去建设未来城市,保障和提升未来大部分人民的生活品质,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数字城市”“低碳城市”“生态城市”“智能城市”等名词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智慧城市” 可以说是这些概念的交叉,赋予城市“人工智慧”,将让我们的城市最终走向一个智能基建完善、城市管理精细、生活环境宜居的有机系统。

智慧城市(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然,建设“智慧城市”是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这当中首要的就是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被称为计算机与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顾名思义,互联网实现的是网络交互,而物联网实现的就是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的交互。相比于互联网的虚拟交互,物联网的交互是实体的交互。在1990年被提出之时,物联网就与无线射频识别、传感器识别这样的前沿技术紧密相关。可以说,射频识别与种类越来越丰富的传感器赋予了我们周围物品的生命。

云计算对智慧城市的贡献在于,云计算按需分配、按量计费的特点使城市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分配,这一点对于建设生活环境宜居且节能型的智慧城市十分有意义。例如,采用节能技术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可以将资源负载提高到80%,除去资源调度过程中的损耗,可以将资源的有效负载提高2倍。当前中国服务器保有量为200余万台,如果能够较为普遍地采用云计算节能技术,则可以降低65%左右的能源损耗。以服务器平均能耗200瓦/时计,全年可节约160亿千瓦时的电能,相当于葛洲坝电站2009年全年的发电量。而在夜间数据中心整体负载降低的情况下,则可将空闲资源转入休眠模式,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数据中心绿色、低碳的节能运营。

说了这么多“智慧城市”与物联网、云计算的内容,更广泛的“智慧城市”其实与IPV6、三网联合(电信网、互联网和电视网三网合一)技术、VR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微电子技术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有的人会感觉“智慧城市”颇像从前提到的“数字城市”概念,而我们要说,“智慧城市”是全方面的未来城市架构,包括城市的方方面面,城市的数字化建设只是其中的一个交叉方面。

然而,“智慧城市”并不意味着信息不断地高度集成化。很多城市建设者致力于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一味地通过云数据处理的集成化等提高信息资源的整合和集成度,但是很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当我们把信息集成整合在互联网上时,信息的透明度也在随之增高,这对于城市居民个人的隐私是一个重大威胁,正所谓“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所以,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城市建设者和政府应统筹考虑居民、管理者与城市整体的协调关系,力求达到几者的有机统一。

中国的许多城市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与建设动力,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领先一步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普通城市在这方面是否心有余而力不足呢?其实并非如此。以拉萨市为例,微软的专家就曾建言拉萨走“智慧城市”道路。虽然拉萨的城市发展水平远逊于北上广这样的都市,然而拉萨因为发展迟缓而没有这些城市的“城市病”包袱。如果拉萨通过铺设网络线路和传感设备等基础设施,实现“智慧城市”,我们便可知道整个拉萨的人流热力图、交通状况、动物迁徙情况、植物的成熟程度及产出、空气质量等具体信息。

国外的“智慧城市”建设实践也有许多可圈可点、值得参考借鉴之处。《江南style》让世界刮起了一阵“韩流”,也让世界认识了首尔江南区。2007年,首尔的江南区就入选了全球“智慧城市” TOP7,因为其发达的宽带和无线网络使信息交流无处不在,江南区成功运营了“Wibr。”无线宽带网络服务,整合了移动和高速的优势,并驱动了首尔地区25%的经济活动。其Wi-Fi全覆盖建设对于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很有借鉴意义。

什么是云计算

对于我们经常听到的“云计算”等“云某某”,很多人并不理解。什么是云?打个比方,从前一台电脑只能处理一台电脑的信息,而今,依托“云系统”,我们可以将待处理的信息发送至这朵“云”,然后这朵“云”会将你的信息交与其他多台计算机处理,处理结果再由这朵“云”整合完成并发送到你的电脑上。这样一个虚拟的云系统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能力,无论你使用的电脑是否高端,凭借这朵虚拟的云,就可以感受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信息处理速度。

来源: 江苏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手册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