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外贸易

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近160年来,中国机械产品对外贸易一直是“进口大于出口”,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中国对外贸易逆差最大的行业,逆差最多时达300多亿美元。2001年“入世”后,出口增速大步加快,中国机械产品外贸从逆差大户发展成为顺差大户。以民用机械产品为例,2006年开始少量顺差,2007年顺差达到241.4亿元;外贸净出口率不断提高,1978年为12.06%,1990年为34.97%,2000年为40.97%,2005年为46.87%,2006年为50.13%,首次超过50%成为净出口,实现了历史性改变;2007年达53.34%。

(1)中国已成为机械贸易大国

按《联合国贸易统计》,中国机械工业全行业的进出口贸易,2008年仅次于美国、德国、居全球第三位,占总量的10.1%,2006年为8.5%;其中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居全球第四位和第二位。

(2)21世纪以来机械产品外贸出口快速发展

1956年中国就开始出口机械产品,但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机械产品主要是按国家间的协定,以无偿援外的形式出口,70年代才开始商务贸易出口。改革开放初期,机械产品整体出口水平很低,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材料密集型、工艺简单的标准件,手用工具等,主要面向无需进行售后服务的维修市场;出口贸易伙伴主要是亚洲的发展中国家。1985年,亚洲市场占出口贸易的75%;对美、日、西欧等世界外贸主市场只占10.8%。1984年中国机械产品出口额居世界第30位,占当时世界机械产品出口总额的3.4%。

1985年和2001年是中国机械工业扩大外贸出口的两个转折点。1985年,国务院发出扩大机电产品出口的号召,机械产品出口贸易进入新阶段,中国机械产品出口迅速发展;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机械出口更是迈开大步,按《联合国贸易统计》,2008年全球机械产品外贸出口总额44139亿美元,其中中国4343亿美元,占9.84%,居世界第四位(日本有关外贸分析报告,2008年出口外贸中国超过日本,仅次于德国、美国,居第三位)。

出口机械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机械产品出口逐步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和成套设备转变。大型远洋船舶、民用飞机、地铁车辆、汽车、成套设备等已批量出口。如船舶工业已成为外向型产业,70%的产量出口,从中小型一般散货轮向万吨级集装箱船、滚装船、超深海洋钻探平台等高技术船和海洋工程装备发展;民用飞机出口1500架;汽车出口发展很快,2002年2万辆,2007年61万辆。出口车型由商用车向轿车转变;大型发电设备已成为重要出口产品,2007年出口53套/498.9万KW,2009年增至287套/1648.13万kw,国产超临界600 MW机组己出口土耳其、印度和俄罗斯;日产水泥熟料1万t的世界最大水泥生产线装备,已向阿联酋等中东国家出口多套,3万m3/h级以上大型制氧机、9000m深井石油钻机均已多台出口。

对外贸易伙伴。21世纪初,贸易伙伴已达216个,市场多元化已经形成。主要伙伴是欧盟、日本和美国,占2007年进出口总额的56.2%,出口主要去向是欧盟、美国、日本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共占出口总量的61.5%。从贸易平衡看,2007年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美国顺差最多,仅民机产品,分别为198亿美元和181.8亿美元;日本、德国逆差最多,2007年分别为271.1亿美元和201.8亿美元。

出口贸易方式发生变化。20世纪80年代末,民机出口额中,加工贸易比重近70%,一般贸易占不到30%。“入世”以来,情况发生了变化,2007年一般贸易比重占49.68%,加工贸易占44.91%,一般贸易出口超过加工贸易出口,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2.利用外资

1981年12月,湖北汽车公司与美国合资经营的武汉派克密封件厂开业,是中国机械工业最早签约的中外合资经营项目。随后,1984年1月15日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合营的北京吉普车有限公司开业,这是中外合资经营的第一家汽车公司。当年10月10日上海汽车厂与联邦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营项目合同正式签字,为中国机械工业较大规模利用外资迈出了重要的一步。90年代以来机械工业利用外资增长迅速,以原机械工业部系统为例,1995年有三资企业10303个,到2007年底达21317个,且2007年三资企业在机械工业部系统主要经济指标的比重,企业数7.37%,产值25.64%,利润25.73%,资产总额26.7%。

湖北派克密封件有限公司是机械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其产品主要为汽车、摩托车、电器开关、液压气动、石油化工、板式换热器等行业配套,图为该公司生产现场

美国派克·汉尼汾公司到湖北派克密封件有限公司访问(右为公司总经理周沛岳)

大量吸收外资,对促进机械工业的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建设资金的不足,20世纪90年代民用机械工业使用的外资相当于同期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半左右。二是提高了产品的档次和水平,如轿车、电梯、文化办公设备、自动化控制装置等,三资企业的产品,填补了产品的技术空白。三是扩大了机械产品的出口,2008年三资企业出口额为1308.40亿美元,占总量的53.95%。

利用外资作为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对推动中国机械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功不可没,2001-2007年,三资企业对机械发展的贡献率,工业增加值为26.35%、销售收入27.5%、出口交货值为59.8%,直接就业人员340万人,占总人数的1/4。

利用外资在为中国机械工业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和教训。如外资企业对洛阳轴承集团公司、徐工集团机械有限公司被质疑为外资恶意并购,“斩首行动”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以及贱卖问题,引发公众的关注,催生了国家有关部门《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出台。《华尔街日报》评论外资收购徐工案是外国投资基金进入中国的“分水岭”。在此以后,中国对待外资的态度从盲从转变为审慎。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是1987年1月组建的合资企业,先后利用引进技术国产化和自行开发研制了20多种电梯产品,并为用户提供各类电梯39500余台,图为该公司高120m的三菱电梯试验塔,为亚洲之最。

来源: 中国机械史·图志卷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