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马铃薯危害较重的病害种类有晚疫病、黑痣病、环腐病、黑胫病和病毒病,生长中可采取综合防控策略,以提高其防治效果。

1.农业防治 引进品种时,隔离观察1-2年,如无菌再引种,以杜绝病害发生蔓延;切块后,种薯放到阴凉通风处摊晾,切口木栓化后再堆放,以免病菌侵入造成烂种;选用地势高燥、砂性较强、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马铃薯,增强其抗病力;施足腐熟农家肥,增施磷、钾肥,促使马铃薯健壮生长;与禾谷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不与茄科和块根类作物进行连作和邻作,消除或降低发病率;合理密度,保证田间通风透光,抑制病害发生,每亩保苗密度一般在3700-4500株;切忌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避免积水诱发病害;中耕高培土,阻止病菌渗入土壤内侵染薯块,降低薯块发病率;及时查田,挖除病株,集中深埋或烧掉,以防病原菌再次扩散侵染;收获后,种薯应在遮光的条件下晾干,减少湿度,减轻病害发生;储藏种薯时,禁止伤薯、烂薯、病薯入窖,避免交叉感染,以免造成烂窖。

2.生物防治 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前或发病初期,每亩用2亿个/克木霉菌水分散粒剂130-160克,或3.5%苦参·牛至提取物可溶液剂50-60毫升,兑水均匀喷雾,隔7天喷1次,连续喷药2-3次;黑痣病为主的马铃薯田,可用中生菌素拌种,或用氨基寡糖素进行种子包衣;防控马铃薯环腐病可用春雷霉素浸种薯;马铃薯黑胫病发生前或发病初期可用生物杀菌剂进行防控,如在马铃薯播种前,每100千克种子用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25-30克拌种。药剂稀释(每100千克种子用水量为0.5-1升)后,与种薯搅拌均匀,使药液均匀分布到种薯表面,晾干后播种。也可马铃薯黑胫病发生前或发病初期,每亩用6%中生菌素可溶液剂30-50毫升,兑水45-60公斤后作茎叶喷雾处理,隔7-10天喷1次,视病情施药2-3次;马铃薯病毒病危害期可喷施氨基寡糖素、几丁聚糖、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等植物诱抗剂进行防治,如马铃薯病毒病发生前每亩喷施1%氨基寡糖素水剂400-500毫升,或0.5%几丁聚糖水剂100-150毫升,均匀喷施叶片正反面。也可在马铃薯病毒病发病前或发生初期,每亩喷施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60-90克,隔7天喷1次,连续施药2-3次。

3.化学防控 病情危害重的马铃薯地块需进行化学防控。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播种前每亩可用18%精甲霜·嘧菌酯·噻呋种子处理悬浮剂200-300毫升,加少量水稀释后拌100千克种薯,晾干后播种,兼防马铃薯黑痣病;防治马铃薯环腐病,在播种前每100千克种子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100克拌种,也可用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浸种;防治马铃薯黑胫病,于发生前或发病初期每亩可用12%噻霉酮水分散粒剂15-25克,或20%噻菌铜悬浮剂100-125毫升,兑水后均匀喷雾;防控马铃薯病毒病,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病初期每亩喷施20%毒氟磷悬浮剂80-100毫升,危害重的地块,可隔7-10天再喷施1次。

来源: 佳木斯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