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转眼已过立秋,从立秋这天的早晨起,暑气渐退,天气转凉。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还是天气逐渐凉爽,这样就出现了“早晚凉白天热”的典型的初秋天气。众所周知的是,昼夜温差过大,人体对气温的调节难以适应,导致抵抗力较弱的人群更容易生病。儿童因免疫系统尚在发育中,身体健康相比成人更易受到气候的影响,也更容易得“换季病”,所以夏秋换季时节儿童保健是关键!


一、呼吸道传染病

随着秋季的到来,气候逐渐干燥,这种环境比较利于病毒繁殖。与此同时,秋季天气转凉,大部分人,尤其是儿童的抵抗能力下降,更易受到病毒的影响。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呈季节性流行特点,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常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人感染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绝大多数流感病毒感染的病例急性起病,伴有发热、咳嗽、咽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可自限。人群普遍易感,青少年为主。

2、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主要包括普通感冒、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急性疱疹性咽峡炎、急性咽结膜炎和急性咽-扁桃体炎,常见的病原体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不同病原体导致的感染可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可有打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咽痛、咳嗽、发热、畏寒、头痛等症状。通常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自愈,预后良好,但极少数体弱、有严重并发症者预后不良。

【预防措施】

1、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服。

2、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即规律作息、充足睡眠、适量锻炼、均衡饮食,秋季干燥尽量多吃清淡食物并且多喝白开水。

3、家长尽量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处,要注意日常室内通风。

4、增强儿童自我防护意识,培养儿童外出佩戴口罩的好习惯。

5、室内空气流动缓慢,容易积存病毒,家长注意定期消毒,消除患病隐患。

6、每年秋冬季主动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流感起到重要作用。

7、做好健康监测,若出现流感症状,应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检查、治疗和隔离。

二、胃肠道疾病

因胃肠对食物凉热变化敏感,而秋季天气会逐渐转凉,不注意保暖容易使肠胃受凉,因此秋季是消化道疾病多发的时节。如果过多进食寒凉或生冷之品,会引起腹泻、痢疾等疾病。尤其是老人、小孩、体弱者更需注意。

1、秋季腹泻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因发病高峰在秋季,故名秋季腹泻。我国5岁以下儿童多见。潜伏期一般2~3天,常表现为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惊厥、电解质紊乱的表现。一般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为3~8天。

2、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黏液便等。急性中毒型菌痢如果诊断治疗不及时,常常会危及生命。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即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日常生活接触、污染食物或水源,或通过苍蝇等方式,经口传染给易感者。

3、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易传染,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是目前最常见的病原体。其通过与患者密切接触及接触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而感染,也可通过飞沫传播。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呈自限性,7~10天病程后痊愈。目前肠道病毒无特异抗病毒药,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早期识别重症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预防措施】

1、应加强卫生意识,注意饮食卫生。保持手部干净,饭前便后、加工制作食品前使用肥皂/洗手液洗手;把握好入口关,食用食品要烧熟煮透、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变味食物和生冷不洁食物;餐具需消毒,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带儿童外出就餐。

2、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家长要经常清洁和消毒家具、玩具等儿童常接触的物品,监护人更要注意自身的卫生。

3、家长应及时清理或消毒家中病患呕吐或腹泻后被污染的地方,防止饮用水源和食物被污染。

4、3岁以下孩子可每年服用1次轮状病毒疫苗,3~5岁期间服用1次即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接种EV71疫苗的适龄儿童为6月龄~5岁,建议尽早接种,低龄儿童尽量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程序;目前对于细菌性痢疾没有专门的疫苗可以预防,最主要的预防方法就是切断传播途径。

5、为防止将病毒传染给别人,患病儿童应居家隔离至康复后一周。

6、注意气候变化,避免穿着过热或受凉。

三、过敏性疾病

1、过敏性鼻炎

秋季过敏性鼻炎高发,常与气候有关。秋季冷空气比较强,身体缺乏水分,且很干燥,鼻子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强,冷暖气候交替会刺激鼻粘膜组织,导致鼻粘膜充血水肿,容易诱发该病。秋季空气中可能会漂浮着很多植物花粉、螨虫、粉尘,吸入这些过敏因素,容易引起变态性反应,表现为鼻塞、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

2、过敏性哮喘

秋季是过敏性哮喘的高发期,一般是过敏原通过内因而发病,秋季干燥的特点也是过敏性哮喘高发的诱因之一。症状为突然发生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呈发作性,可突然发生。

儿童肺部发育尚不完善,其频繁发作会严重影响到儿童的肺功能。

3、过敏性皮炎

秋季通常空气比较干燥,紫外线也较强,导致皮肤角质层水分减少,引起角质层出现细小皲裂,一些敏感肌肤的患儿就容易在这个季节出现过敏。另外,秋季空气中含有的动物皮屑、各种花粉、灰尘量大大增加,儿童很容易发生过敏性皮炎。主要症状是皮肤瘙痒和红肿,病变通常出现在面部、颈部、胸部、手臂和腿部等部位。

【预防措施】

1、夏秋交替时,若儿童鼻粘膜干燥,可用温水滋润;秋季应进行日常皮肤保湿护理,减少过敏性皮炎的发生。

2、鼓励儿童适当户外活动,通过锻炼增强体质,达到预防过敏性疾病的效果。

3、要避免儿童与过敏原的接触,如花粉、烟雾等,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外出时尽量佩戴口罩。

4、有过敏性疾病史的儿童家庭尽量避免饲养有毛动物,秋季动物的毛发与排泄物会严重污染室内空气,使儿童患过敏性皮炎的几率增加。

5、减少食用过敏性食物,在换季时分,尽量减少儿童食用容易诱发过敏症状的食物。

6、儿童过敏症状明显时,应该尽早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治疗。

来源: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江西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