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相关部门宣布将从当地时间24日13时开始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污染水,2023年度预计排放约3.12万吨,氚总量为5兆贝克勒尔,约为东电年计划排放量上限(22兆贝克勒尔)的两成。

我院核医学科副主任张占文介绍,核污染具有毒性和生物蓄积性,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长期摄入或造成慢性放射性中毒。8月24日,我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自24日(含)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

核污水240天后到达我国沿海

有研究模拟日本核污水排海扩散过程:240天到达中国沿海,1200天后覆盖北太平洋。

该研究分析来自于清华大学相关团队。该团队曾于2021年,进行了核污水在太平洋的扩散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核污水在排放后240天左右到达我国沿岸海域,1200天后将到达北美沿岸并覆盖几乎整个北太平洋。随后,污染物一边在赤道洋流的作用下沿着美洲海岸向南太平洋快速扩散,另一边通过澳大利亚北部海域向印度洋转移。

该研究团队模拟示意图(网络图)

核污水问题远不止于氚

张占文谈到,放射性物质可以影响海洋中的生物体,包括浮游生物、海草、珊瑚礁和鱼类等。核辐射会改变海洋生物的基因,导致它们发生恶性突变。这些恶性突变会随着鱼类的繁殖一代代传下去,这可能导致物种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甚至引起生物链的破坏。

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国际海洋法法庭前法官高之国近日曾表示,日本一直在做出“问题只在于氚元素”的误导,但世界上很多科学家都有一个共识,就是核污染水里含高达64种核放射性元素,并且七成以上都是超标的,而且是多核素设备难以完全处理掉的。

氚,半衰期12年,极容易被人体吸收,引发内照射,引起恶心,腹痛,无力等症状,持续累积会引发慢性放射病,诱发癌症;氚是氢的同位放射性元素,极容易与水结合,随水蒸发参与到地球大气循环中,而地球90%的水循环都与大海有关,日本核污染水一旦排海,只需10年就能随着水循环污染全世界的大气,水源,土壤。

碘129,半衰期是1570万年,容易被甲状腺吸收,对甲状腺造成永久的持续性损伤,诱发甲状腺癌。

碳14,半衰期5730年,吸入人体后,在细胞中衰变,产生β粒子射线,导致DNA结构变化,导致细胞死亡,永久性变异,引发各类癌变。

钴60,半衰期5年 ,可以被肝,肾,骨骼吸收,会损害人体血液组织,造成白血球减少,引发再生性障碍贫血症,导致白血病。

锶90,半衰期29年,可以被骨骼吸收,与钙离子产生置换反应,造成钙流失,引发骨骼发育异常,骨血管瘤,骨髓抑制,骨癌。

铯137 半衰期30年,进入人体后会被充分吸收,结合在细胞内,滞留于肌肉组织与骨骼中,引起内照射,对人体引发慢性损伤和器官炎症性病变;导致造血系统,神经系统损伤,非正常生育乃至绝育;诱发软组织肿瘤导致癌症,如甲状腺癌,乳腺癌,膀胱癌等。

日本工程技术专家后藤政志认为,经多核素去除设备处理的所谓“处理水”,不仅含有无法清除的氚,还含有多种其他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对人体的危害不可小觑。

食用核污染食物或造成基因损害,

延续千年

“核污水排海不仅会影响生态环境,更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我院临床营养与微生态科副主任马腾辉介绍,核辐射会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三条途径进入人体,在体内的放射性物质会持续发射多种射线,引起“内照射”,当放射性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便会对人体产生损害。

排放核污水会增加海水中的放射性有毒物质,随着海洋的流动进而污染整个环太平洋区域的水质,依赖海洋水源地区的居民的生活用水中将会含有放射性物质,长期缓慢摄入可能导致慢性放射性中毒,可能会出现乏力、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甚至会出现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等情况。

对于更多民众而言,最关心的莫过于海鲜食品的安全。据了解,环太平洋海域有很多优质的渔场,如果这些渔场被波及,相关海产品将会受影响。

“海洋生物遭到核污染后,人类如果大量食用将会面临巨大的健康风险。”马腾辉介绍,人类作为食物链的顶端,通过食用海产品持续间接摄入各种放射性物质,很可能会超过安全剂量,出现各种放射性中毒症状。

“核医学科也会使用极少量的放射性核素进行检查或者治疗,但选用的放射性核素半衰期都比较短”,张占文补充道。

放射性物质都有半衰期。经过一个半衰期,放射性物质减少一半,经过两个半衰期,放射性物质剩下1/4,以此类推。核医学检查中,比如PET/CT检查用的18F,半衰期仅有109分钟,SPECT检查用的锝-99,半衰期仅6小时左右。

随着技术进步,核医学检查用的放射性核素的量越来越少,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但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核素与核医学诊疗用的核素完全不同,例如碳-14的半衰期5730年,锶-90和铯-137的半衰期都在30年左右,也就是说锶-90和铯-137即使60年后还会有1/4的量。

经过海洋生物的富集很可能会进入人体。如果每一代人都摄入超过安全剂量的放射性物质,或将影响人类基因,出现大量畸形、残疾、癌变、夭折的病例,这种基因损害会持续数千年。

“核污水排海将对各地区人民造成哪些健康影响、海产品未来是否还能放心食用都要等待研究机构和有关部门的进一步的判断。”马腾辉建议,普通民众应在正规渠道购买海鲜产品,减少食用产自日本相关地区的食物,避免食用产地、来历不明的鱼虾、贝类,以免对自身健康产生危害。

本文指导专家

核医学科副主任(主持工作)

张占文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影像检验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

医疗擅长:

1.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碘-131治疗,以及碘131治疗后的长期随访管理;甲状腺结节、甲减、甲状腺炎的规范化诊疗;

2.PET/CT和SPECT/CT影像诊断、疑难病例会诊及报告解读;

来源: 张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