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症状,许多疾病一开始都表现为发热。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一摸孩子“热乎乎”的头或手,觉得发烫就说是发烧了,也不测体温就给孩子吃药,这些认识和做法是不正确的,让我们谈谈如何不再谈“热”色变?

问题1 怎么样才算发热?

发热即体温的异常升高,小儿正常体温为腋下36-37℃,如果超过37.5℃,同时出现一些症状、体征,可诊断是病理性发热。

问题2 发热的体温分度是怎样的?

  • 低热:37.5-38℃;
  • 中度热:38.1-39℃;
  • 高热:39.1-40℃;
  • 超高热:>40℃

问题3 小儿发热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90% 以上的小儿发热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即通常所说的“感冒”,包括:急性咽颊炎、扁桃体炎、急性鼻炎等。其次是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再次就是一些胃肠道的感染和一些传染病的初期表现,如幼儿急疹、水痘、猩红热等。

问题4 小儿发热该如何处理?

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产生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病原体,一般体温不超过38.5℃不急于用退烧药,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温水擦浴(全身温水擦浴或泡澡);通风、散热,忌用棉被包裹;多饮水,给孩子吃些流质饮食,以保证足够能量及水分。小儿体温超过38.5℃,要药物降温。

问题5 小儿发热处理有哪些常见误区?

误区一:发热就是有炎症,因此退烧同时用消炎药,即抗生素。

发热原因多种多样,如感冒引起的发热,80-90%是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另外,发热也可能是多种严重疾病的初期表现,如伤寒、脑炎、脑膜炎等,针对原发病的处理非常重要,而且抗生素的使用应该是有指征、有选择,不能随意。滥用抗生素可增加细菌耐药、体内菌群失衡等。但也有家长谈虎色变,存在明显细菌感染也拒用抗生素。如果需要应用而不用,也会加重病情,严重的引起败血症,甚至对免疫力低下的孩子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生素。

误区二:中药较西药更温和,孩子发热选用中药退烧药更安全。

很多家长认为中药性情中和,没有不良反应,可以随意用。其实中药相对西药复杂,中医认为发热有很多原因,虚寒、火燥均可引起发热,但虚寒时用凉药反而更寒,会加重病情,因此必须辩证论治,不应随意用药。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中成药。如果高热,则需服用儿童专用退热药。

误区三:婴幼儿发热要“捂汗”。

很多人认为孩子发热后捂汗,病就能好。事实上小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汗腺发育不成熟,包裹严实不仅不能降温还会影响散热,使体温骤升,甚至引起高热惊厥。

***建议:*给孩子穿透气性好的轻薄衣物,避免过热,还可以用毛巾温水擦浴,水分蒸发可带走大量热量。

作者:朱雪萍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

来源: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