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日本当地时间13时(北京时间12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

23日航拍福岛第一核电站排海口附近画面

来源丨央视新闻

东京电力公司24日在临时记者会上宣布,今天的核污染水排放量预计为200到210吨, 每天的排放情况将在次日公布**。首次排海每天将排放约460吨,持续17天,合计排放约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

中国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首席专家刘新华表示:由于福岛第一核电站退役需要数十年,这个过程中还会持续产生大量核污染水,排放时间可能远超30年,核污染水排海将会对海洋生态产生长期影响。

尽管多方表态反对日本核污染水入海,然而日本仍然一意孤行。

微博热搜话题也在不断沸腾,关于日本核污水排放的消息“一茬接着一茬”,#吃下核污染食品后果有多严重#、#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正式开始#等话题不断占据热搜榜。

核污水,我们都知道,简单来说就是带有放射性物质的污水。因此,日本政府此举惹怒了当地乃至全球民众!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研究员余雯表示,据之前对福岛核事故的监测,大部分污染物是会向东传播,然后跨越整个太平洋。其中也有一小部分污染物会通过西太平洋膜态水的传播向西南方向进入,大概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进入我国海域。
那么,问题来了,日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核污水呢?又为何非要选择排入大海,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我们还能放心吃海鲜吗?1

******这么多核污染水是怎么来的?**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沿海发生了9.0级特大地震,地震和引发的海啸造成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爆炸和核泄漏,这是迄今为止全球发生的最为严重的核事故之一,也给今天日本核污水入海问题埋下了种子。据了解,目前日本有超过123万吨核污水,它们是怎么来的呢?
这些污染水主要有三个来源:反应堆原有的冷却剂、事故后为冷却堆芯新注入的水和大量渗入反应堆的地下水。
当年的核电站爆炸事故使核电站的核心部件——核反应堆遭到了破坏,致使内部210吨冷却水泄露。然而,这个漏洞无法修补,为了防止堆芯继续融化只能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
冷却水
。而核反应堆中的核燃料碎片具有明显的放射性,这些放射性物质随着冷却水排放出来,就成了核污水。
为了维持这一进一出的平衡,日本要每天向核反应堆注入100多吨冷却水,相应地,也就产生了100多吨的核污水。

来源丨返朴另外,福岛核电站临海,地势本来就低,为了建筑稳固地基又挖得很深。这样就导致核电站好像建在了坑里,周围都是地下水。本来这些地下水和核电站相安无事,但2011年的那场大地震将核电站震裂了,地下水开始不断渗入,形成了新的核污水。
面对大量的核污水,当时日本政府采取了储存的形式,准备了约1000个储水罐(总容量约为137万吨)放置核污水,但是每天不断有新的核污水在产生。
2

********被热议的放射性氚是啥?日本政府称,福岛核污水将经过处理后才会排入大海。事实上,福岛事故后,日本确实针对放射性污染水建立了一套处理净化系统,去除了核污水中大部分放射性元素
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首席专家刘新华说,虽然经过了处理,但这些污染水中依然含有
氚、锶、铯、碘
等放射性核素。
而东京电力说,被处理后的核污水,只剩下了氚。不管怎么说,反正核污水含氚是没错了,那我们就来聊聊

对于氚,很多人都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怎么读。
氚(读“川”),是氢的同位素之一,它的原子核由一颗质子和两颗中子组成,带有放射性,会发生β衰变,放出电子变成氦-3,其半衰期为12.43年。
关于氚的危害,目前意见尚不统一。
有说法称,氚放射的β射线
穿透能力较弱
,不会穿透人体,从外部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进入人体内可能造成辐射损害。
也有说法称,有报告显示,在氚排放量较多的核电站周围,居民患白血病及新生儿死亡率相对较高。另外,日本产业医科大学马田敏幸教授通过实验发现,对小鼠注射270MBq含氚污染水后,小鼠脾细胞的TCR遗传基因组突变率出现了明显上升。
所以,如果人喝了有氚的水,或者吃了有累积在食物中的氚污染有机物会对人体有辐射伤害。3

**************核污染水排海对日常生活有何影响?**********一家来自德国的研究机构计算结果显示,从排放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就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美国和加拿大就将遭核污染影响。同时,海洋环境、渔业资源、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刘恩涛教授表示,海鲜等生物体内如果累积了大量放射性元素,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影响到人类
● 长期看来,对食品、护肤品、衣服等有一定影响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教授吴巍说,放射性同位素是挥发性的物质,不单单污染海洋,它可以存在于土壤、空气中,所以对农产品、日用品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也就是说,无论是食品、还是护肤品、衣物等,长期看来,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如果进行有效监管,还是可以买到安全的产品的。针对大众,建议在国内正规渠道购买核辐射残留检测合格的进口产品。
● 海鲜可能会受不同程度影响上海政法学院教授、上海市法学会海洋法治研究会会长杨华说,无论深海还是近海的海鲜,可能会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和影响,具体能不能达到食品安全的要求,需要仔细检测。
● 或将祸及餐桌安全爱尔兰都柏林大学食品与生物系统工程教授孙大文说,相关危害最终将祸及我们每个人的餐桌安全,严重威胁全人类健康。
● 人体局部癌变风险增大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内后有各种破坏路径,比如锶会侵入骨骼,即使微量也会对局部器官产生很大破坏,发生局部癌变的风险增大。
4

**核污水只能排入大海吗?核污水入海事件遭到了众多国家和相关组织的反抗,为什么日本仍一意孤行呢?真的没有别的处理方法了吗?
事实上,关于核污水处理问题,日本曾考虑过5种方式,分别为:**地层注入、排入海洋、蒸汽释放、电解水制氢和地下
掩埋。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土地资源奇缺,地层注入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而蒸腾需要消耗大量电力;电解水制氢虽然理论可行,但需要建设规模巨大的电解水制氚工厂,资源消耗巨大......
总而言之,核污水的处理方式有很多,显然日本选择了最省事的一种。
海洋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家园,不容日本随意倾倒核污染水。日本强推核污染水排海,无疑是在拿全球海洋环境和全人类健康当赌注。
今日,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相关负责人已表示:我部按照监控重点区域、覆盖管辖海域、掌握关键通道的思路,正在组织开展2023年度我国管辖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监测。后续我部将持续加强有关监测工作,及时跟踪研判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我海洋辐射环境可能的影响,切实维护我国家利益和人民健康。
中国海关总署决定: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
香港特区政府、澳门特区政府也开始从即日起禁止进口日本福岛等十个县(都)食品,对从日本乘搭航班入境澳门人士所携带物品,提升检查力度,防止有关食品流入。
本文内容综合自: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光明网、科技日报、环球时报、健康时报、新华网思客、返朴、混知、果壳等

来源: 数字北京科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