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工业是典型的外向型产业,中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船舶出口国之一,每年建造的船舶70%以上用于出口。2008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和手持订单三大造船指标已经超过日本,排在韩国之后,成为居世界第二位的造船大国。

中国船舶工业,从1865年江南制造局发靱,至新中国成立初期虽已有80多年历史,相对机械工业其他行业基础较好,但旧中国钢质船累计产量只有50万t。

旧中国一直是“有海无防”,因此新中国成立后,为海军研制技术装备,成为当时中国船舶工业的首要任务。在改革开放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制造核潜艇和第三个拥有远洋靶场船队的国家。

核潜艇的研制。1958年7月,中共中央批准正式研制核潜艇,1959年6月苏联中止对华援助,当时,毛泽东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1975年8月,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动力潜艇“长征”1号定型;1983年8月20日,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建成,1988年9月,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从1958年上马至核潜艇水下发射试验成功,历时30年(20世纪60年代初期曾一度下马停建)

远洋靶场船队舰船的研制。1965年8月,中央专委决定建立远洋靶场测量船队(即远洋测量船队),1968年6月,毛泽东、周恩来正式批准研制工程计划,1977年12月到1979年远洋测量船队各船陆续建成,此后还在不断扩建。2007年以来,中国自主设计研制的新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5号、“远望”6号交付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使用,这是两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航天远洋测量船。

1977年12月6日对于中国船舶工业来说,是一个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日子,邓小平在接见三机部、五机部、六机部主要负责同志时指出:国防工业应“军民结合,以军为主,发展民用,以民养军”;1978年6月28日,邓小平在听取六机部、 海军汇报造船工业情况时指出:“我们造船工业应该打进国际市场。我们的船比日本便宜,我们的劳动力便宜,一定可以竞争过,要多造船,出口船,赚外汇,主要多搞小型船,以民养军。”邓小平积极支持船舶工业选择我国香港作为突破口,并亲自作香港船东包玉刚家族的工作,2.7万t散货船“长城”号就是包氏家族订购的首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条出口船,也是新中国首次按照国外船级社规范和标准建造的船舶;1982年1月4日“长城”号散货轮交船,英国劳氏船级社主席表示,“长城”号的建造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跨入了一个新纪元。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伊始,中国造船产业敏捷地完成了“军转民”,产品主体从舰艇改为商船,开创了船舶工业新局面;进入21世纪,抓住机遇,向世界造船大国、强国挺进。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船舶工业生产能力已跃居世界前列,到1994年,中国已成为继日本、韩国后的世界第三船舶生产国,2008年仅次于韩国,居世界第二位,2009年已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已经能够自主设计和建造几乎所有类型的船舶,14.7万m3液化天然气(LNG)船、10000TEU集装箱船、11300t滚装船、钻井生产储油船(EDPSO)、半潜式深海钻井平台等高附加价值(高技术)船舶①和海洋工程陆续建设完成。出口船舶中90%以上为自主品牌船型。

来源: 中国机械史·图志卷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