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时候啃过脚、吃过鼻屎,被一群阿姨亲得满脸口红,回头尿在了二舅身上……当一家人津津有味地回忆你小时候的囧事时,唯独自己“一脸懵”的表情。虽说不是什么光彩事,但为什么很多事都不记得了?特别是2、3岁前的,完全没印象,好像从未经历过一样。

早期研究认为,每个无法清晰地回忆起幼时记忆细节的人,都患有“童年失忆症”(Childhood Amnesia)。江苏省心理学会认知神经科学专委会秘书长、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讲师薛松介绍说,所谓童年失忆症,就是当人们在回忆小时候的事件时,完全无法想起任何清楚、完整的细节。

此现象最早由100多年前著名的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他认为,我们的大脑并非忘记了这些事,而是把早期的这些记忆存进了大脑的一个地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潜意识。

不过,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未成熟的大脑”理论逐渐代替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成为主流

伦敦大学城市学院心理系的研究人员做过这样一项测试:向6000多人询问了他们最早的儿时记忆。有60%的人记忆是在自己3.24岁(即3至4岁)的时候,从生理学角度看这也是我们发展智力形成记忆的时候。另外39%的人声称记得一点两岁以前的故事,甚至有893人说还记得一岁以前的片段,这可以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比如这些人会说,好像记得“第一次行走”的故事,“在说话之前想告诉妈妈自己饿了”等。

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的研究人员也曾发表了一篇题为《你最早的记忆是什么》的论文。研究表明,平均而言,人们能回忆起的最早记忆可追溯到2岁半,这是研究人员对现有数据进行为期21年的研究才得出的结论。世界最著名的“渐冻人”霍金称自己最早记忆在2岁半,当时他在托儿所嚎啕大哭,周围的小孩都在玩玩具,而他不想参与进去,因为感到害怕。这说明,3岁左右到学龄前的孩子,是有记忆的,那为什么大多数人对2岁半前的事情没印象?难道这时的大脑没有记忆功能吗?

在我们的大脑丘脑和内侧颞叶之间,有一个神秘的地方——海马体(Hippocampus)。它属于边缘系统的一部分,主要负责短时记忆的存储转换和定向等功能。如果记忆内容在短时间之内被重复提及,海马体就会将信息转存入大脑皮层形成长时记忆。若是存入海马体的信息没有被及时使用或重复,则会被逐渐遗忘。

海马体容量有限,而脑中的海马区正不断长出新的神经元,新的神经元大量繁殖,旧的神经元就会被挤在一旁,甚至直接取而代之,原本串好的长期记忆回路也就不复存在了。所以我们幼儿时是有记忆的,只是因为海马区不够成熟,这些记忆随着剥落的神经细胞被淘汰。不过,这个过程又很重要,新生的细胞用来存储新的记忆,帮我们学会了如何去学习。

对于成人而言,正常的记忆是以语言的形式编码、记录、储存在大脑深处。3岁前的孩子还不会说话,没有完整的语言表达形式,储存在大脑深处的记忆形式基本上就是婴儿期语言。孩子逐渐学会说话和正确的表达方式后,语言表达的形式发生了改变,记忆形式也会随之变化。因此对于婴儿期的记忆,通过现有的记忆形式很难提取。

有人说:“我对幼时的回忆还是有点印象,每当父母说起时,我感觉确实有这么一件事。”一般这种朦朦胧胧的记忆仿佛似有似无地存在着。伦敦大学城市学院心理系的马丁·康威教授称,如果你最早的记忆发生在你2岁之前,那可能是虚构的

幼年的记忆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这些回忆可能是在看到照片或听到别人的回忆后产生的。比如母亲第一次讲述你儿时事时提到的一件物品,你不记得做过那件事,但是你看到过母亲讲述时提到的物品,身边真实的记忆碎片配合母亲的讲述,在你脑海中粉碎重新加工,就这样变成了自己的“回忆”。

虽然很难想起幼时的事,但某些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却还依稀记得,比如父母揍你揍得最凶的那次。这是因为事情太深刻时,自我意识会与周边事物,如父亲发脾气的样子、棍子等发生记忆联想,形成了坚固的长期记忆。所以,那些善于联想记忆的孩子能记住更多事情。

来源: 上海科协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