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卫生公共服务部正式将幽门螺杆菌(Hp)列入了明确会致癌的物品清单中”这一话题登上了热搜,Hp再次引起广泛关注。

Hp是一种螺旋形的革兰氏阴性菌。0.5 cm宽,2~6.5 cm长。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多条带鞘的鞭毛和高活性的尿素酶;其体形和鞭毛使其具有穿透黏膜并在黏液中运动的能力,尿素酶活性为其定植和生存提供帮助。

Hp感染可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且需注意的是,Hp感染还可影响多种肾脏疾病的病理过程,具体如下。

哪些肾脏疾病受Hp感染影响?

1.膜性肾病(MN)

MN患者感染Hp后,Hp可通过免疫介导产生异常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这类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可诱发和加重MN。研究发现,MN合并Hp感染的患者经过系统治疗根除Hp后,血清白蛋白升高,尿白蛋白明显减少。此外,还发现MN合并Hp感染患者的血肌酐明显高于Hp阴性的MN患者。

2.IgA肾病(IgAN)

IgAN患者合并Hp感染可加重血尿、蛋白尿及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加快IgA1分子沉积,影响患者血压、血脂水平及免疫系统调节,导致严重肾损伤,加快病情进展。通过控制Hp感染,降低了炎症因子如白介素-6、C反应蛋白等的释放,缓解炎性细胞浸润,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从而控制肾损伤的进展。

3.紫癜性肾炎(HSPN)

感染因素为HSPN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尤以Hp感染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相关。Hp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Hp抗体,而IgA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产生可溶性循环复合物,这些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基膜引发或加重肾损害、使血液中氧自由基水平增加,引起血管内皮损伤。此外,Hp感染可进一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反应继发产生,白介素-6、γ干扰素等炎性因子释放可使血管内皮的损伤再次加重。免疫系统反应、炎症作用机制、凝血系统功能改变以及基因易感性等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即可导致HSPN。

4.糖尿病肾病(DN)

DN患者免疫功能紊乱,是Hp感染高发人群。DN合并持续Hp感染可导致白介素-8、白介素-6、C反应蛋白等炎症因子上升,血脂代谢紊乱,血压异常。此外,DN合并Hp感染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发生,不利于DN患者血糖的控制。

综上所述,Hp可导致多种炎症介质水平增高,而大部分肾脏疾病的发生都与炎性反应有关,Hp可能通过增加炎症反应、影响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参与多种肾脏疾病的病理过程。所以,相较于健康人群,肾病患者感染Hp后更应该积极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预后。

Hp感染治疗手段****

Hp感染的治疗常采用四联疗法,目前临床上四联疗法常用到6种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甲硝唑、呋喃唑酮,这6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肾毒性,可引起肾功能损害或加重原有肾脏疾病。

对于肾病患者用药时需更加谨慎,可选择联合应用药物数量最少的二联疗法,选择肾毒性较小、较为安全的抗生素阿莫西林,再辅以中成药及益生菌进行治疗。此外,对用药期间及用药后的肾病患者,需密切监测症状、肝肾功能变化情况,尤其要关注是否出现血尿、少尿等肾损害的症状,如有出现应立即停药就诊。

来源: 医路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