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在保护绿水青山、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安全方面,气象发挥着基础性科技保障作用。
| 应对气候变化对生态的影响
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其对生态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气候变化会导致生物群落的分布和数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例如,全球气温的升高会导致极地冰川的融化,海平面的上升,进而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此外,气候变化还会导致干旱、洪涝、台风等气象灾害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和影响。如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极端高温热浪事件及其引发的严重夏秋连旱,使鄱阳湖、洞庭湖等水位较常年同期偏低4.7~5.7米,均为历史同期最低,草洲和浅滩面积扩大,大片滩涂裸露,湖床成茫茫“草原”,不仅让湖区水产养殖、农业生产受到影响,更让湖区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生态的影响,需要气象部门提供准确的气候监测和预测信息,为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 气象监测和预报为生态保护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通过气象监测和预测干旱、洪涝、高温等气象灾害以及预测森林火险及病虫害等生态灾害,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可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影响。此外,气象监测和预报还可以为环保部门提供准确的气候信息,为环保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为了更好地发挥气象监测和预报对生态保护的作用,需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应对生态灾害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共同应对生态保护的挑战。
| 合理利用气象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气象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通过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可以优化农业、林业等产业的布局和生产方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此外,有效利用气象资源中的风能、太阳能发电,开发绿色能源,相比煤炭发电,可以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减缓气候变化,保护生态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数据,2022 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量达到了 96.6 GW,占世界总量(231 GW)的 42%;此外光伏安装量增长了 57%。利用气象资源可以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撑。
| 人工影响天气在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大火等。通过人工影响天气,增加干旱地区的降水量,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在森林防火关键期,人工增雨和人工降雪可以有效降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和助力扑灭森林火灾。

人工影响天气增加降水量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促进植被生长,进而恢复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十年来,在三江源、祁连山、天山等重点生态保护区,气象部门持续开展大范围常态化人工增雨(雪)作业,补充生态用水、扩大湖泊湿地面积、提升草地生物量和覆盖度。以三江源人工增雨工程为例,自2006年实施以来,有效增加了三江源区域的降水量,在改善生态环境、增大湖泊湿地面积、增加流域径流量、提高牧草产量和缓解水资源短缺等方面的综合效益明显,截至2020年,三江源地区低覆盖度植被面积减少15.06%,高覆盖度植被面积增加6.77%,促进了生态环境趋于良性态势发展。
气象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十分密切,气象可以从多个方面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气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为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 | 荀纪伟

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天气动力学专业(现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作者长期在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一线从事业务及管理工作。

来源: 荀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