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是一种高质量、高密度、零排放的清洁能源。据测算,全球核电已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850亿吨。我国《“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到2025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有望达到7000万千瓦左右。

在我国,从秦山一期的第二代核能系统,到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等自主第三代核电机组完成研发乃至商业运行,再到具有第四代核能系统特征的高温气冷堆首次并网,历经多年技术积累和发展,国内核能发电量已位列全球第二。

核能发电过程不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与相同等级的燃煤机组相比,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40万吨。从不同电源品种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强度来比较,核能发电的碳排放强度与水电、风电相当,低于光伏发电,清洁低碳优势十分明显。

综合来看,核电在安全性、高效性、稳定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与可再生能源协调配合,确保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此外,核能除了生产电力外,还可以实现城市供暖、工业供汽、海水淡化、核能制氢等多场景综合应用,为我国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山东省海阳市实现核能供暖

核能供暖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核电站发电是核反应堆通过裂变加热一回路的水,与一回路管壁外二回路的水发生热交换,将二回路的水加热成蒸汽,带动汽轮机做功发电。核能供暖正是运用二回路的蒸汽,在中压缸抽汽作为加热热源,与三回路的水发生热交换,三回路的水就是供暖的热网循环水,利用此即可进行供暖。

核能不仅可以供热,还能用于海水淡化。通过抽取核电机组的蒸汽,驱动水热通产装置,可以将海水直接变成95℃的高温高品质淡水。2020年11月25日上午,山东海阳核电水热同传科技示范项目投用,产出第一杯高品质淡化海水,经检验水质所有指标均优于国家饮用水标准。该项目可同时满足供热、供水需求。

核电可以承担电网的基本负荷,具有持续稳定供电的优势,核电与风光等新能源互为补充、协同发展,可以有效支撑大规模新能源上网消纳,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不仅能够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享受核电带来的益处,同时,核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价值有力助推了能源结构绿色转型。

审核专家:何少华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风能工程专业

中国科协科普部

新华网

联合出品

来源: 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