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血糖控制在什么范围,既安全又有效呢?相比于中年人,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但这并非意味着老年人对血糖的控制更为严格,因为老年人还需预防低血糖。老年人的降糖目标相对宽松。

作为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对我们的影响遍布全身。凡是有血液流过的地方,都会受到高血糖的侵蚀。上至脑动脉,高血糖可引起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病因。向下延伸至双足,高血糖可引起微血管病变与神经损害,是引起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位于头、足之间的器官,更是逃脱不了高血糖的损害,糖尿病所致视网膜损害,轻者可引起视力下降,重者可导致失明。糖尿病引起的心血管损害,轻者仅仅在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后出现心绞痛,重者可进展为心肌梗死。糖尿病所致肾脏损害,轻者表现为泡沫尿,重者可进展为尿毒症。而糖尿病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更是遍布各个内脏与周围神经。

因此,血糖控制达标是减轻靶器官损害的主要措施。在不少朋友的观念中,血糖越接近正常水平,对心脑血管、肾脏、神经等靶器官的损害越轻,理论上本应如此,但糖尿病患者很少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除非是属于病程较短的人。对于多数糖尿病患者而言,他们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由于糖尿病患者存在神经损害且动员肝糖原的能力减弱,当血糖处于较低范围时,机体调节血糖的能力减退,更易发生低血糖。正常人血糖低至3.0mmol/L时可能相安无事,但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3.9mmol/L即可出现心悸、多汗等低血糖症状。相比于高血糖,低血糖带来的危害更大,重者可诱发昏迷甚至脑水肿,且在低血糖未纠正前,损害可进行性加重,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通常高于正常范围。

▏老年人血糖范围
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不同,血糖控制范围也不尽相同。可以分为三种情况。1、没有糖尿病的老年人空腹血糖可大于4.4mmol/L但要小于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0.0mmol/L。
2、如果有糖尿病的但无其他并发症的老年人空腹血糖可大于5.0mmol/L但要小于7.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1.1mmol/L。
3、如果有糖尿病并且有严重并发症如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等的老年人空腹血糖可大于5.0mmol/L但要小于8.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3.9mmol/L即可。
具体血糖控制范围仍需要咨询医生,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需要控制的范围也不一样。
同理,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不同,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范围也不相同。糖化血红蛋白也是临床上糖尿病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是血清中的糖类与血红蛋白相结合的产物。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说明,糖化血红蛋白≥6.5%可以作为确诊糖尿病的依据,但是低于6.5%也不代表完全排除糖尿病,要进一步参考血糖数值。
一般来说,老年人的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可以到7.0%,但是最大值不应该超过9.4%。但是也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来决定。如果老年人身体状况良好,几乎没有或者小于两种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可以≦7.5%。
如果老年人身体状况不好,有多种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可以≦8.5%。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要实时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以及血糖进行调整。

▏那么老年人如何合理有效地控制血糖呢?
1、补充蛋白质为了有效控制老年糖尿病,应选择优质蛋白质,如普通瘦肉、大豆和鱼类。因为这种食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能有效满足人体的蛋白质和营养,从而维持身体的能量和运转,能有效缓解糖尿病的症状。
2、运动疗法运动疗法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控制血糖和患者体重。根据年龄、性别、体力、状况、是否有并发症和以前的锻炼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定期、合理的锻炼,循序渐进,长期坚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在运动的时候最好选择柔和的运动,比如:体操、太极拳、散步等等。
3、病情治疗病情监测包括血糖监测,血糖监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危险因素和脑血管疾病并发症。

▏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应警惕低血糖
随着老年人群的增多,老年糖尿病患者也日趋增多。我国以60岁为步入老年的标志,若在60岁以前患上糖尿病,步入老年后已经历漫长的病程,心脑血管、肾脏与神经多已出现不同程度损害,且部分患者属于心肌梗死、脑梗死的高危人群。若在60岁以后患上糖尿病,虽然病程相对较短,但不少老年人可能同时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协同糖尿病更易损害靶器官。因此,老年人控制血糖的最终目的在于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这不仅仅限于慢性并发症,还应注意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急性并发症,更应该注重度低血糖的预防。

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也会逐渐升高,更重要的是糖尿病所致神经损害以及老年人神经功能减退,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的调节方面存在缺陷:一是感知低血糖的能力降低,不易出现心悸、多汗等预警症状,更易发生无意识低血糖;二是对低血糖的自我调节与应对能力下降,主要与神经损害、肝糖原动员能力下降有关,当血糖处于较低水平时,不能动员足够的血糖到血液中满足能量供应需求,因此容易发生更严重的低血糖。所以老年人的血糖水平应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主要以糖化血红蛋白作为参考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估降糖疗效、调整降糖方案的黄金标准。对普通糖尿病患者而言,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可有效减轻靶器官损害,老年人应在此基础上至少上调0.5%,但上调幅度不应超过1.5%,而决定因素主要与健康状态、预期寿命、自理能力、低血糖发生率等相关。若合并的基础疾病少、预期寿命长、不易发生跌倒、很少发生低血糖,可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5%以下,相当于将平均血糖水平控制在9.4mmol/L以下,发生慢性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低。
相反,已经合并多种并发症、预期寿命有限、发生跌倒的风险较高、常常发生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8.5%以下相对安全,相当于将平均血糖水平控制在11.0mmol/L以下,发生急性并发症的风险较低。当然,7.5%~8.5%还有很大的调节空间,这主要取决于自身的耐受程度。
4、首选不依赖肾脏排泄、降糖效果温和的药物许多老年糖尿病患者肾功能下降,容易发生低血糖,因此,不依赖肾脏排泄、降糖效果温和的药物是不错的选择,因为这些药物通过胆道排泄,适合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然而,应该远离长效、强效的降糖药物,以避免诱发低血糖。
以上内容讲述了老人糖尿病血糖怎么控制。对于老年糖尿病的患者外出,要进行陪护,特别是养老院的老人,一定要有人陪伴。糖尿病患者如果有糖尿病足,一定要对末梢神经循坏加以护理,否则容易出现足部溃疡,以及足部坏疽,应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物,或者是注射胰岛素。

▏合理用药
在制定降糖方案的同时,老年糖尿病患者还应选择合理的降糖药,首选不易发生低血糖的降糖药,抑制剂等,且不增加体重甚至有助降低体重。然而糖尿病毕竟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即便使用这些药物能使血糖达标,随着年龄的增加,胰岛分泌胰岛素的功能逐渐减退,降糖难度也会逐渐增大,不少老年糖尿病患者最终依然会联合用药甚至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选用其它口服降糖药时,尽量避开降糖作用强、作用时间强的药物,可减少低血糖的发生。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时,应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调整剂量,避免起始给予大剂量胰岛素或单次增加大量胰岛素,避免诱发低血糖。当然,已经使用胰岛素的患者不能擅自停药,否则易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综上,年龄是低血糖的危险因素,老年人感知低血糖的能力降低,不易出现心悸、多汗等预警症状,更易发生无意识低血糖,且老年人存在神经损害、肝糖原动员能力下降,对低血糖的自我调节与应对能力下降,当血糖处于较低水平时,不能动员足够的血糖到血液中满足能量供应需求,因此容易发生更严重的低血糖。

所以,老年人的血糖应控制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若合并的基础疾病少、预期寿命长、不易发生跌倒、很少发生低血糖,可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5%以下,发生慢性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低;已经合并多种并发症、预期寿命有限、发生跌倒的风险较高、常常发生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8.5%以下相对安全,不易发生急性并发症。药物首选不易发生低血糖的药物,已经使用胰岛素的老年人,不能擅自停用,否则可能诱发急性并发症。
对于身患糖尿病的老年朋友们来说,一定要有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准备,大家要知道只要我们能利用科学的方法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与饮食,疾病一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控制。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 | 李爱萍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福州医科大学毕业,拥有二十年护理经验,国家二级护理师。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方面专家,拥有国家级营养师资质,科普爱好者。

来源: 李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