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会有这种体验——脸颊动不动就容易泛红,像个大红脸,并且还可能有瘙痒、刺痛、火辣辣的感觉,感觉皮肤很敏感,很多东西都可能会加重这种情况,要么是晒太阳,要么是用某些护肤品和化妆品,甚至是单纯的闷热环境。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如果有上面的这种情况,那有可能就是患上了“敏感性皮肤”。

1.什么是敏感性皮肤?

所谓的敏感性皮肤,专门指的就是皮肤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会反应过度,也就是很“敏感”。这些特殊情况可能是物理刺激、化学物质作用或精神因素,而敏感的表现就是皮肤容易发红、发烫,可能还有皮屑、红血丝等改变,另外,主观感觉可能是火辣辣的,痒痒的,刺痛的,或者紧绷着的。

从本质上来说,敏感性皮肤主要是存在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这时,皮肤对不良刺激的反应性会增强,随之引起皮肤免疫炎症,最终引发敏感性皮肤。

这个问题首次是1970年提出来的,近些年已经特别常见了,国内国外都是如此。调查显示,有敏感性皮肤的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美洲女性为22.3%到50.9%,亚洲女性为40%到55.98%,而我国女性约为36.1%。换句话说,我国平均每3名女性,就有1名有敏感性皮肤。

2.为什么敏感性皮肤这么普遍?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女同胞出现敏感性皮肤?总结起来,原因真的很多,并且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

一方面,可能是个体因素、内在因素,比如说遗传、年龄和精神因素等。因为曾经有研究表明,敏感性皮肤与遗传有关系,年轻人发病率高于老年人,精神压力可释放特殊的神经肽,继而引发敏感性皮肤。

另一方面,还可能和诸多外在因素有关系,这些因素可能会引起或者加重敏感性皮肤。其中物理因素包括日晒、季节交替、温度变化、衣物材质;化学因素包括护肤品、化妆品、清洁用品、消毒产品或者室内室外的空气污染物;有的是治疗因素,比如外用刺激性的药品、长期大量外用糖皮质激素等等。

心理因素方面,像压力、抑郁、情绪化,都有可能诱发或加重敏感性皮肤。

除此之外,还有的敏感性皮肤是因为别的皮肤疾病引起来的,比如说玫瑰痤疮、痤疮、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

具体到个人的话,就可能是某个或某几个因素为主。所以,每个人的应对方式会有所差别,需要自己结合实际情况多多总结。

3.怀疑敏感性皮肤,该怎么做?

第一步是需要进一步核实,看是不是敏感性皮肤。

一般来说,还是要找皮肤科医生协助判断。医生一般会评估2个方面,一个是敏感性皮肤的主观的症状,基本是受到物理、化学、精神或疾病等因素影响后,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灼热、刺痛、瘙痒、紧绷等主观表现,可能会持续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另一个是评估客观的体征,敏感性皮肤的外观有可能基本正常,但也有部分人的面部皮肤会出现成片或弥漫的红疹、红血丝,还可以伴随有皮肤干燥、细小皮屑等改变。

这里还要强调一点,虽然面部是敏感性皮肤最常出现的部位,但其他部位也可以有敏感性皮肤,包括手、头皮、脚、脖子和背等部位。

初步考虑为敏感性皮肤后,还需要评估有没有其他引起敏感性皮肤的皮肤疾病,比如上面提到的玫瑰痤疮、痤疮、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这方面过于专业了,需要医生来做鉴别。如果医生判断有其他的皮肤病,那么就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不要只着眼在敏感性皮肤。

4.敏感性皮肤的居家护理技巧

不管是哪一种敏感性皮肤,护理都是很重要的缓解,也是控制敏感状态的基础操作。做好护理后,有助于修复皮肤屏障、降低敏感性(反应性)、控制炎症反应,甚至能够慢慢地提高皮肤的耐受性。

护理上,首先是总结容易引发或者加重敏感性皮肤的因素,然后尽量避免。常见一些不利因素有日晒、辛辣食物、喝酒、情绪波动、密闭环境、炎热环境、刺激性的护肤品或化妆品。

平时可以优先考虑精简护肤法则,也就是3个基本原则——温和清洁、加强保湿、充分防晒。清洁的产品选择弱酸性或中心的界面产品;保湿可以选择靠谱大品牌的霜、乳或露,尽量不含香精、酒精、防腐剂等成分;防晒方面最好是避免日晒、物理遮挡和涂抹防晒霜联合起来。

再一个是调节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治疗预期,保持耐心,树立信心,让皮肤维持在一个比较良好的状态。

最后,如果护理后没有改善迹象,甚至越来越严重、发作越来越频繁,请记得及时看医生。

文章由科普中国-星空计划(创作培育)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唐教清 皮肤科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 科普作者

审核:程芳 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 皮肤科 主任医师

来源: 星空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