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场是依据生态学原理,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多样原则,通过整体设计和合理建设,获得最大可持续产量,同时实现资源匹配、环境友好、食品安全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我国高度重视生态农场建设和发展,2022年出台的《推进生态农场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通过科学评价、跟踪监测和指导服务,在全国建设1000家国家级生态农场,带动各省建设10000家地方生态农场。
生态农场是农业绿色发展、污染防治、减排固碳的基本单元,遵循生态平衡规律,在持续利用的原则下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进行多层次、立体、循环利用的农业生产,拓展现代生态农业的多功能性,使能量和物质流动在生态系统中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了人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立新机制。
生态农场以先进的现代生态农业技术为支撑,汲取我国传统农业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双重精华,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生态农场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第二、生态农场用系统学方法来调控。第三、生态农场受经济学规律的制约。第四、生态农场向多功能方向去拓展。
在山东省曹县五里墩村,村民在生态农场里工作
目前我国生态农场建设成效显著,全国共有431个优秀主体获国家级生态农场称号。如山西理工大学“生态无人农场”智慧农业基地,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5G等先进技术进行全方位信息采集和处理,灌溉、施肥、用药均使用无人农机自动作业,智能化设备的参与让人们在“屋里”就能掌控“地里”。在空中,使用卫星获取各种农田遥感信息,并利用无人机搭载高光谱、多光谱分析仪,对农作物的长势情况实时监控;地面上,无人值守气象站实时监测空气温湿度、光照度、降水量等信息;在地下,布设了多个智能土壤墒情传感器,可以随时了解墒情及土壤成分……通过天、空、地一体化获取农情信息,采用智能农业机器人和农业装备等协同作业,进行生态农场的精准化生产、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生态农场有助于实现能量高效转化、物质多级利用、“废物”循环再生,产生的效益是其他任何生产组织形式都无法比拟的。
好生态带来高品质生活的好前景,生态农场的多元价值日益凸显。推进生态农场建设,打好“绿色牌”,是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探索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审核专家:高志岭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中国科协科普部
新华网
联合出品
来源: 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