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黄山风景区“不建议游客在景区里吃泡面”的新闻上了热搜,引起了大家的热议。随即,景区进行了回应:
图源:网络
当然,景区并不是禁止大家吃泡面,核心的问题是:很多游客在吃完泡面之后,会把汤汁倒在步行道两边,长此以往会引起土壤盐渍化,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另外,倒在路边的泡面残渣,会吸引野生动物觅食,引起动物半饲养化。
那么,泡面真的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吗?作为游客,我们又该怎么做呢?今天就一起来聊一聊~
泡面真的会影响环境吗?
首先,景区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虽然没有专门的文章研究方便面汤汁对土壤的影响,但方便面汤汁里含盐量比较高,在水分蒸发之后,盐分会残留在土壤里。一两碗方便面汤汁不足以引起土壤变化,但如果大量的游客把汤汁倒到路边,长年累月可能会使得某一块区域的土壤盐度过高,并且影响周边生物的生长。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另外,根据美国农业部动植物卫生检验署的说法,人类食物对很多动物来说并不健康,经常吃人类食物残渣可能会引起动物营养不良。不仅如此,人类食物残渣还有可能引起野生动物行为的改变,对野生动物产生不利影响。
有研究发现,如果小动物经常在人类活动区发现食物,小动物可能会专门跑到这附近寻找食物,这可能会打破原有的生态系统平衡,影响生态环境。比如,台湾双流森林游乐区就发现,随着游客随意丢弃的食物垃圾增多,导致旅游区内的食蟹獴行为发生了变化,它们不再去原来的树林里、溪流边找吃的,而是跑到人类经常出没的游客道路旁边来找吃的,虽然看起来挺萌的,但是这对小动物以及自然生态来说是很不利的。
同时,小动物行为的改变也会影响人类健康。经常出现在路边的小动物可能会减少对人类的警戒和恐惧,它们与人类频繁接触,导致动物伤人或者人伤动物的事情时有发生。除此之外,一些野生动物自身可能会携带一些病原微生物,过于亲密地接触可能导致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播。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所以,吃不吃泡面这件事其实不重要,怎么处理泡面残渣才是重要的:千万不要把残渣随便乱倒在路边,如果有公厕,建议倒在公厕里,如果没有的话,倒在垃圾桶里,也比直接倒在路边要好一些。
除了泡面这些垃圾也不要随便丢弃
除了泡面残渣,生活中还有一些种类的垃圾,在我们看来是“自然”的,可以随手扔到自然环境里的,比如吃剩的苹果核、香蕉皮、标明了可生物降解的塑料袋。但实际上,它们都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1.吃剩的果核、果皮
在很多人看来,果核、果皮类的东西绝对算不上是“污染物”。毕竟水果这些东西本来就来自于自然,扔到树下还可以给树木增加养分呢。
确实,果皮果核类的东西可以拿来做堆肥的原料,但是在自然环境里,这些东西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降解。
在不同类型的水果残渣分解的时间不太一样,根据公益性组织 Leave no trace 的数据,果皮果核的降解最长需要 2 年的时间。即便是在堆肥环境里,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彻底分解。
我们随手扔到景区树林里、道路旁的橘子皮、香蕉皮并不会那么快变成植物的养分。而景区当然也不会任由香蕉皮、橘子皮苹果皮留在道路两边,环卫工人仍然需要费力去清理这些垃圾。
如果扔在悬崖峭壁之下,环卫工人就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捡拾这些垃圾。给自然界的植物“施肥”这样的事情,还是不做为好。
图源:cctv1
另外,果皮果核之类的垃圾除了不美观的问题,同样可能会对野生动物的行为产生影响,就如前面说的食物残渣一样。
所以即便是水果核、果皮这样的垃圾,也请放到对应的垃圾箱内,不要随意丢弃在路边。
2.可(生物)降解塑料袋
“可降解”塑料袋给人的感觉就是,可以直接扔在地里,它们自己就能分解掉。特别是还有“可生物降解塑料”(亦称“可生物分解塑料”)更是让人感觉到这种塑料亲近自然,可以随意扔在森林里。
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我们国家对可降解、可生物降解塑料是有明确定义的。
在《降解塑料的定义、分类、标志和降解性能要求》(GB/T 20197——2006)中提到,“生物分解塑料”(即生物降解塑料),是指“在自然环境下或堆肥,或者厌氧消化、水性培养液环境下中能够被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降解的塑料。”
所以,千万不要看到“生物降解塑料”这样的字样,就认为它们可以在树林里自行降解。不同类型的塑料生物降解需要的条件是不一样的,很多需要在特定的堆肥条件下,在某种微生物菌落中才能被分解掉。
在《生物降解塑料与制品降解性能及标识要求》(GB/T 41010——2021)里面,对可生物降解的物品标示也做出了更详细的要求。比如下面的图片是一个生物降解勺的标识。
图源:《生物降解塑料与制品降解性能及标识要求》
这意味着这个勺子虽然是可生物降解的,但是需要在堆肥条件下或者在高固态厌氧消化装置里才能被降解,并不是扔在土壤里就能分解。当然这个标准是国家推荐标准,并不是所有的可降解塑料上都会做出这样明确的标识,所以我们很难判断可降解塑料到底要在什么条件下分解。
另外,“生物降解塑料”,并不是说能够完全分解掉。
在《降解塑料的定义、分类、标志和降解性能要求》和《生物降解塑料与制品降解性能及标识要求》的降解率要求分别是大于等于60% 和大于等于 51%。
而在很多环境(比如土壤、海洋环境)中分解的实验周期是 2 年,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扔到土壤里几天之后就消失不见了。
顺便提一下,虽然有一些塑料袋会标注“海洋环境降解”,但绝不是允许把这些塑料袋直接扔在海里。
即便这些塑料袋能在海洋环境中降解,降解所需的时间也很长,在完全降解之前可能会造成海龟、鱼类的窒息。另外,虽然标准中对可降解塑料中的重金属含量有限定,但微量的重金属会发生生物富集,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危害食物链顶端生物,甚至危害人类自身。
所以,即便明确知道自己携带的是可生物降解塑料,也不能随意把它们扔在自然环境中。
最后,在暑期旅行中,希望大家都能快乐并且保持对环境的尊重。特别是在自然景区,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将所有垃圾带走,实现“不留痕迹地离开”。
参考文献:
[1]美国农业部动植物卫生检疫署官网.
[2] Newsome T M, Van Eeden LM. The effects of food waste on wildlife and humans[J]. Sustainability, 2017,9(7): 1269.
[3] De Medina-Salas L,Giraldi-Díaz M R, Castillo-González E, et al. Valorization of orange peel wasteusing precomposting and vermicomposting processes[J]. Sustainability, 2020,12(18): 7626.
[4]《降解塑料的定义、分类、标志和降解性能要求》(GB/T 20197——2006)[6] 《生物降解塑料与制品降解性能及标识要求》(GB/T 41010——2021)
作者丨科学边角料 科普作者
审核丨李学文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教授
来源: 科普中国新媒体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