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是“伊犁鼠兔物种日”,也有人将之称为“拯救伊犁鼠兔日”。实际上,7月份是伊犁鼠兔发现40周年的日子。伊犁鼠兔是我国新疆特有种,是由时任新疆伊犁地区卫生防疫站鼠疫防治科长的李维东于1983年7月初在伊犁尼勒克县的天山深处发现的,并于1996年正式命名。从此他也开始了为期40年的研究和保护。2016年,中国绿发会成立伊犁鼠兔保护地。如今,伊犁鼠兔已成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纪念伊犁鼠兔发现40周年,前不久,李维东老师在上海作了巡讲,在现场的建筑时报记者陈雯写下了这篇文章。

数量推测不足千只,高山雪线退缩使其濒临灭绝

李维东,伊犁鼠兔的发现者和命名者,因此契机由一名医务工作者转为一名动物学家,现任新疆生态学会副秘书长,并担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专家等社会职务,成立李维东自然生态保护服务工作室。自1983年发现伊犁鼠兔以来,致力于伊犁鼠兔的研究保护工作,同时兼顾新疆藏羚羊等其他濒危物种和栖息地的保护,推动了天山一号冰川保护区域的批建。曾获得“地球奖”“绿色中国年度人物”“2021年当代徐霞客生态保护特别奖”等荣誉。在其努力下,伊犁鼠兔2005年被列入《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目录》,2021年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名录。2015年,BBC、CNN等为伊犁鼠兔做专题报道,引起世界关注。

伊犁鼠兔呆萌精彩一刻(工作室最新作品),视频来源于:李维东自然生态保护服务工作室7月15日,中国特有物种“伊犁鼠兔”发现40周年万里巡讲活动在上海古北湾大酒店等地举行。据伊犁鼠兔发现第一人李维东介绍,目前伊犁鼠兔在天山的栖息度从17.05%降至2014年的4.94%,71.1%的栖息地已丧失,推测目前剩下不足千只,比国宝熊猫还稀少。同时,由伊犁鼠兔生存状态反映的全球变暖问题愈加凸显,保护伊犁鼠兔及栖息地不仅是拯救一个可爱的动物,也是保护新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乃至中国西部的生态环境。

伊犁鼠兔,李维东于2014年拍摄

首现后“消失”二十余年 再度“回归”已不足千只1983年7月5日,一只似鼠非鼠的小动物在新疆伊犁的尼勒克县天山山区被李维东意外发现,经过三年时间的第二、三个标本的发现,1986年,李维东正式确认其为新物种并命名为“伊犁鼠兔”。
2002年至2014年,李维东和志愿者先后4次前往位于伊犁鼠兔分布区的各定位观测点考察。伊犁鼠兔行踪极难捕捉,李维东团队常常只能通过追踪它的活动痕迹、粪便残留和贮存草料测算它的种群数量。但从2002年起在首次发现和多年定点研究伊犁鼠兔的模式标本产地,连一只鼠兔也没有发现,甚至连鼠兔的新鲜粪便也没有了。从之前的粪便风化情况分析,伊犁鼠兔在此已消失多年。考察途中
2014年,李维东通过众筹买了11台红外触发相机,再加上各方的资助,采用最新科技手段开始了对伊犁鼠兔的野外观测。而这次在某定位观测区布设的6部红外相机,却没有拍到一张伊犁鼠兔的照片,初步推测这里的伊犁鼠兔可能也已灭绝。
直到2014年7月11日,科研人员在新疆精河县的伊犁鼠兔定位观察点布设红外相机时,才意外发现了一只伊犁鼠兔,并立刻用相机记录下了这珍贵的一瞬间,时隔22年,伊犁鼠兔终于重新回归视线。
国内外流行最广的伊犁鼠兔照片(李维东摄)

2022年8月7日,精河县伊犁鼠兔保护地志愿者在李维东2014年拍摄伊犁鼠兔经典照片的地方,再次拍摄到伊犁鼠兔。8年后志愿者田向东再次拍摄到伊犁鼠兔
根据李维东在天山6区14样点伊犁鼠兔动态变化趋势监测20年成果显示,有鼠兔活动踪迹的观测点比例从2002年的6/14降至2022年的4/12,目前只剩下天山一号冰川区及精河县有稳定的种群。伊犁鼠兔的数量自1983年首次发现以来,已经从当初的约3000只,下降到了目前的不足1000只,数量减少了2/3以上。

高度片段化隔断繁殖 退向山顶成“空中精灵”
伊犁鼠兔的生活习性、全球变暖的趋势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诸多因素交叠,使其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伊犁鼠兔是一个耐高寒的动物类群,栖息在天山主峰海拔2800~4100米的裸岩区,多在亚高山草甸、高山草甸、高寒垫状植被带中的各类陡峭岩壁上生活。李维东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等原因,新疆天山山区的冰川退缩加速,雪线明显上升,第四纪冰期后,伊犁鼠兔逐渐退缩到天山高海拔的裸岩山峰上,呈高度片段化分布的种群,对其生存极为不利。1988年10月李维东团队首次来到天山一号冰川

2013年10月同个位置的照片

李维东向记者展示了一张摄于2013年10月的照片,照片中他站在天山一号冰川前,手持一张25年前他曾于此拍摄的照片,但身后的积雪范围对比之下明显缩小。还有一组天山一号冰川对比图,分别摄于1962年、1988年、1993年、1996年、2001年、2006年,可以看出从1996年开始,雪线的上移速度开始加快,2001年后两座山峰之间的一号冰川雪线基本已无交叠。这对喜冷不喜热的伊犁鼠兔来说,意味着它可能将无跨山头繁殖的可能性,只能在同一座山上度过余生,且随着雪线的上移不断退向山顶,成为“空中精灵”。中国科学院冰川站李忠勤提供的雪线对比组图

伊犁鼠兔是草食动物,多以金莲花、虎耳草、天山雪莲、青兰、火绒草等高山植物为食。由于这些植物多生长于高海拔的岩壁石缝间或小台地,它要常常饿肚子。此外,由于这些植物都是珍贵的中药材,也吸引了人类的采摘,可供伊犁鼠兔饱腹的食物变得更加紧缺。由于吃的都是“灵草”,鼠兔的粪便也尤为珍贵,在《本草纲目》中称为草灵脂,可以入药,治疗小儿惊厥。此外,在布设的红外相机里,几乎没有拍到过它与同类结伴而行的照片,所以粪尿也是鼠兔在自我地盘上的标记,就像猫狗一样,通过粪尿向同类传递讯息。因此,人为的采集干扰也会对鼠兔的繁衍造成影响。现在,人们仅能在一些海拔较高或人为干扰极小的区域见到伊犁鼠兔的身影。通过粪尿作为动物通讯

通过红外相机,李维东还意外地发现了雪豹、棕熊、石貂、赤狐、兔狲、白鼬和众多的猛禽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踪迹,他们皆可以鼠兔为食,使得鼠兔的生存更加艰难。
将伊犁鼠兔置于危险境地的,不仅仅有气候变化,还有人类活动。畜牧、生活与采集标本,共同将伊犁鼠兔推向了灭绝的边缘。羊群的过载放牧导致草场退化,上移羊群、牧羊犬和人群直接威胁到高山区的伊犁鼠兔。李维东说,伊犁鼠兔很呆萌,不惧人,生态观测时还曾在他的脚下逗留探索,但他忍住了捕捉的冲动,伊犁鼠兔一年至多生一胎次,繁衍率极低,哪怕捕捉一只回去研究都有可能造成其灭绝。
李维东拍摄的照片中有一张十分触动笔者:一只伊犁鼠兔形单影只地卧伏天山之巅,临崖凝视远方,渺小呆萌的身影与浩瀚峻冷的天地形成强烈的对比。它缄默无声地努力生存,似乎在向世人证明它存在的痕迹;它一生追雪而去,但不懂雪的浪漫正在消融;它不断向上攀爬,不经意地成为了守望天山的孤者。建筑时报记者陈雯描述“守望天山的孤者”的文字和语音,视频来源于:李维东自然生态保护服务工作室

从鼠兔命运到人类环境 关注全球变暖带来的生态问题40年来,李维东从伊犁尼勒克走到了乌鲁木齐南山一号冰川区,从对伊犁鼠兔的关注保护延展到新疆天山自然生态保护的呼吁奔走。

从20世纪开始,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许多动物开始向高海拔区域迁移,伊犁鼠兔首当其冲,因此成为反映气候变化的晴雨表。2008年,李维东与美国、捷克的研究人员合作,证实生活在高山环境中的鼠兔已经明显感到气温的上升,美国内华达州大盆地的北美鼠兔及中国天山山脉的伊犁鼠兔种群数量都在减少,且与气温上升有直接关系。
伊犁鼠兔栖息地之一一号冰川的变化趋势与全球冰川的变化基本同步。新疆有18311条冰川,其中超过60%冰川体量小于一号冰川。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实验站在2017年受访时曾表示,影响冰川退缩70%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如果按照目前的升温速度,极端情况下再过50年一号冰川就消失了。退缩的天山一号冰川

冰川被称为“固体水库”,对河流补给、生态平衡有着“削峰填谷”的作用。一号冰川是乌鲁木齐河的发源地,是首府360万常住人口的水源地,保护它不仅是保护伊犁鼠兔的家园,也是保护母亲河的河源生态系统。2014年,在李维东等仁人志士人的共同努力下,天山一号冰川保护区域正式批建。
因为鼠兔的体型小,仅20厘米左右,相比雪豹这样大体型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受国人关注度相对较低。在李维东保护伊犁鼠兔生涯的上半场,基本依靠民间力量。为了减少对鼠兔的打扰,李维东也曾提出“不宣传、不建保护区、减少人为干扰”的保护措施,但仍挡不住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意识到个人力量的有限,李维东开始调整保护策略,提议民间自发保护与政府部门对区域综合保护协同共进。建立天山一号冰川保护区域和精河县伊犁鼠兔保护地、禁牧、禁游、拆除工业基地、改变养殖结构、开发保护地友好产品、扩大志愿者队伍……李维东借助政府、社会力量,共同培育自身造血的保护模式。李维东在天山上的保护工作(澎湃记者许海峰拍摄)
40年前的“惊鸿一瞥”,改变了李维东一生的事业。如今,已68岁的他头发花白,仍心系伊犁鼠兔的命运,在全国各地奔走巡讲,让更多的人们认识到保护兔形目这类非旗舰种动物的重要性。李维东说,我们最终的目标还是要争取在这里建立一个综合性自然保护区,除了重点保护伊犁鼠兔之外,还要保护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乌鲁木齐河上游的生态系统。
后记
本次伊犁鼠兔40周年巡讲上海站由原西部开发报副总编、上海大学老教授学会潘先纲先生组织支持,在与李维东交流过程中,潘老透露其在早年驻扎新疆放牧时曾在某山区发现鼠兔的粪便草灵脂,这一线索引起了李维东极大的兴趣,分享会结束后立马打开电脑地图与潘老仔细核实地点。这个地点与伊犁鼠兔首次发现地以及现有监测点并非一处,甚至相距较远。记者激动地问李维东会不会回疆后就去爬山布点监测,说不定能找到伊犁鼠兔又一栖息地?李维东不置可否,稍稍克制内心的波澜才冷静地说,这么多年过去,此处的伊犁鼠兔应该已经灭绝了,但对我们反推伊犁鼠兔的种群历史分布仍有着重要的意义。

图源&视频源:李维东自然生态保护服务工作室

编译:李维东自然生态保护服务工作室

审核:李维东自然生态保护服务工作室

编辑:Tommy

来源: 中国绿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