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认为,高血压患者夏天血压低,是“安全期”。有的患者自行减药甚至停药,导致临床上高血压危象时有发生,严重者甚至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事件。高血压是罹患脑卒中、心肌梗死乃至造成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临床观察发现,盛夏时节,高血压患者发生心梗、脑梗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为何夏季是高血压“危险期”?
夏季气温高,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血流阻力小、压力小,血压自然降低。加上夏天出汗多,血液中水分减少后,有助于血压降低,很容易使人麻痹大意。不少患者认为,大热天血压普遍下降,暂时停停药也不要紧。其实,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不同,对环境温度适应能力差,气温一高,反而发生血压骤升,也可能发生血黏度增加,最后形成血栓等,其危险程度比冬天更高。这是由于高血压患者本身有脑动脉硬化、血液易凝结倾向,加上温度高、出汗多,血液浓缩,血管容易堵塞。因此,高血压患者夏天绝不可掉以轻心。
建议患者坚持原降压方案,如果自测血压明显偏低,建议医院就诊,确定是否需要调整。

▏哪些人群夏季要注意?
1、直系亲属中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研究表明高血压属于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也就是说高血压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所以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属于高血压的易患人群。
2、长期食盐摄入过高的人盐中的主要成分是钠。钠摄入过多,人就会感觉口渴,需要大量喝水,造成血管中水钠潴留,容易导致血压升高。所以长期摄盐量高的人属于高血压的易患人群。
3、喜欢长期摄入动物脂肪的人动物脂肪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长期摄入会导致血管内腔变得狭窄,容易导致高血压。所以长期摄入动物脂肪的人属于高血压的易患人群。
4、长期吸烟或大量饮酒的人无论是烟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物质还是酒中的酒精,如果大量摄入,都会对血管产生刺激,容易导致高血压。所以长期吸烟或大量饮酒的人属于高血压的易患人群。

▏夏季如何防治高血压?
避免温度忽高忽低。夏季炎热,有的人喜欢把空调温度开得很低,特别是从外面回家的时候,希望能尽快凉快下来。这样一热一冷,血管会从本来的舒张状态一下子变成收缩状态,这就为血压波动埋下了隐患。在空调房里逗留时间长了,一出门就是滚滚热浪,血管又会扩张,这样血压就不停波动。
建议室内温度不要过低,以27℃为宜,不低于25℃,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8℃。尽量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空调打开1~3小时最好关一段时间,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如果条件不允许,最好每隔1小时到走廊等有窗户的地方换换气。即使再热也不要站到空调下直吹,头部长期被冷风吹,易引发气血运行不畅、心脏供血不足。
避免运动过量。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夏练三伏是不可取的,不仅应适当减少运动量,运动时间也要缩短。建议高血压患者日常可以适当打打拳、练气功,或是进行健步走、慢跑、游泳等中低强度有氧运动,有利于放松精神,调节神经,扩张血管。
运动要避开气温最高的时间段,不在阳光直射的环境下运动。早上锻炼的时间应该比平时适当提前一点,傍晚的锻炼时间可选择太阳落山后,千万不要在烈日下活动。运动时间应控制在30~60分钟,运动前中后少量多次补水。每次喝150毫升左右(三四口),水不要太凉,以20℃左右为宜,以防对胃肠道和血压产生刺激。
正确测量血压。家中血压监测要注意方法是否正确。测压前30分钟不能进食,也不要饮酒、饮茶、喝咖啡、吸烟及大量运动等。测压前要排空膀胱,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休息5分钟。测血压时不要动,也不要说话,双脚放松落地不能交叉。前臂放在桌子上,使绑袖带的上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测量后,及时准确记录血压,最好详细写下测量日期和具体时间。
建议患者就诊前连续测量7天(至少3天),早晚各一次,每次两遍,间隔1分钟,取两遍测量平均值记录。就诊时,除去第一天的血压,取后6天平均值作为参考血压。建议处于稳定治疗期的患者每周测量1~2次血压,血压控制良好者每周测量1次即可。
保证正常睡眠。高血压患者因天气炎热睡眠质量下降时,易出现夜间血压升高,加重对心脑血管的损害。因此,患者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保证正常睡眠。同时,夏天可选用长效而对正常血压影响不大的生理性降压药物,确保夜间血压正常,以保护心、脑、肾的健康。
合理用药。在医生指导下,定期服药,稳定控制血压。中药治疗应使用能够补益肝肾,活血通络的药物。此外,穴位贴敷、针灸、推拿、耳穴贴压、气功疗法(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可保健强身,辅助降压。
西医治疗上,需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合并症及血压水平,选择合适的药物,优选长效药物。剂量上,除心力衰竭及直立性低血压风险较大的高龄初始用药患者外,其他高血压患者可从常用起始剂量开始。医生需根据血压水平及危险分层,为患者选择用药类型、剂量以及单药治疗还是联合用药治疗。

▏高血压患者夏季饮食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摄取足量的优质蛋白质因为夏季天气炎热,饭菜通常做得较为清淡,加上病人食欲较差,且出汗多,所以应该注意补充蛋白质,否则的话可能会发生营养不良。蛋白质应选择瘦肉、鱼、鸭、豆等凉性的优质蛋白类,尽量少吃肥腻与燥热食物,如牛肉、羊肉等。食用油要用含维生素E和亚油酸的素油。
2、多吃蔬菜、水果水果、蔬菜不但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什么是膳食纤维),而且许多水果还能生津健脾、消热解暑、利湿利尿,如西瓜、梨等。膳食纤维可促进肠胃蠕动,能预防老年便秘,助消化。高纤维素食物,有笋、青菜、大白菜、冬瓜、番茄、茄子、豆芽、海蜇、海带、洋葱等。此外,还应注意应多吃些富含钙的食品,如黄豆、葵花子、核桃、牛奶、花生、鱼虾、红枣、鲜雪里蕻、蒜苗、紫菜等,这对高血压的治疗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3、多饮茶,多喝汤夏季出汗多,使人体不仅丢失了大量的水分,也丢失了很多营养物质,喝汤、饮茶、都可以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血液浓缩与粘稠度增加而发生意外,同时,还要多补充维生素以及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此外,喝茶还具有清热降火、解暑消渴等作用。
4、少吃辛辣食物夏季天气火热,人们心浮气燥,在饮食上也是很少能食欲大开。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饮食需要,有很多人都会吃一些辣的食物刺激肠胃,以达到多吃的目的。适当吃辣能够促进气血循环,过多辣椒素却会剧烈刺激口腔、胃肠黏膜,使其高度充血,加快胃肠蠕动,造成胃痛、腹泻等症状,并可能诱发胃肠道疾病、导致痔疮出血等。痔疮、肛裂、消化道溃疡等患者不宜吃辣。而燥热、湿热、多汗等热性体质者也不宜常吃辛辣食物,否则会出现口干舌燥、面红耳赤等不适症状。

▏老年高血压合并疾病的管理建议
1、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对于未接受静脉溶栓或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建议血压≥220/120mmHg时启动降压治疗。
对于拟接受静脉溶栓或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建议在治疗前控制血压≤185/110mmHg。
对于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避免将术后收缩压控制在<120mmHg。
对于由颅内大动脉狭窄(70%~99%)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如患者能耐受,推荐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
对于低血流动力学原因导致的脑卒中或TIA患者,应权衡降压速度与幅度对患者耐受性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对于高血压合并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采取平稳且持续的降压策略,以140 mmHg为降压目标并将收缩压控制在130~150mmHg可能是合理的。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且长期服药的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如无绝对禁忌,发病数天且病情稳定后可以重新启动降压治疗,推荐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mmHg以预防脑卒中复发。
2、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对于年龄<80岁者,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mmHg。
若一般状况好,能耐受降压治疗,可考虑将血压降至<130/80mmHg。
对于年龄≥80岁者,血压控制目标为<150/90mmHg且舒张压尽可能不低于60mmHg。
3、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CKD)年龄≥65岁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血压≥140/90mmHg,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开始起始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mmHg,有蛋白尿者推荐血压<130/80mmHg左右。
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为透析前诊室血压<160/90mmHg。
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腹膜透析患者持续控制血压<140/90mmHg。
合并高血压的老年肾移植受者无论有无白蛋白尿,血压均应<130/80mmHg。
4、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糖尿病患者,推荐血压控制在<130/80mmHg,衰弱或高龄患者,可以将降压目标设定为<150/90mmHg。
推荐舒张压尽量不低于60mmHg。
5、老年高血压合并房颤老年高血压出现心悸患者推荐短程心电图及随后连续心电监测进行房颤筛查。
对于房颤患者,特别是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应积极降压治疗,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
推荐应用ARB或ACEI进行降压治疗预防新发房颤和阵发性房颤复发。
药物治疗无效、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推荐行射频消融治疗。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 | 李爱萍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福州医科大学毕业,拥有二十年护理经验,国家二级护理师。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方面专家,拥有国家级营养师资质,科普爱好者。

来源: 李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