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长江经济带生态危机转型具有典型意义。哲学家的“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等观念、政治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与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生态剥削与人的异化造成环境污染的批判、社会学家对于生态对于民生的意义对新时代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与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探究传统生态文明观对于新时代生态文明观的宏观指导意义,以及新时代“右玉精神”对于以人为本、重在观念的道路启示。

关键词:传统生态观;新时代生态文明观;消费异化;经济转型观念;“右玉精神”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新时期面临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转折时期,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转型,回应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必要要求。早在十七大,党中央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新理念,为欠发达地区经济生态科学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协同指明方向。十八大以后,尤其是2016年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指出的“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长江流域立下绿色发展规矩,确立绿色发展理念、统筹绿色发展规划、制定绿色发展红线、明确绿色发展措施、建立绿色发展评估机制等措施。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江西、湖北、湖南、重庆、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4%;2020年末人口总数为6.06亿人,占全国的42.9%。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活跃和发展潜力大的区域。2020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2万亿元,占全国生产总值的46.4%,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的47.6%;长江水资源约占全国总量的36%,长江流域河湖、水库、湿地面积约占全国的20%,珍稀濒危植物占全国的39.7%,淡水鱼类占全国的33%。长江经济带占地面积广,滋养渔业、交通业、工业等第一、二产业并联通经济大省的生态经济,保育大规模的珍惜动植物,因此不论在长江生态治理还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指导下的长江经济带部分产业转型带来很大的难度。

本文以长江流域生态危机与转型难题为例,探索政治经济学家、哲学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与对改革开放以后资本引领的恶性消费时代商品消耗造成的人与自然异化的观念与对自然无尽的索取等生态危机的溯源分析,并探索对当下治理观念的启示的宏观指导意义?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观的提出的背景与价值意义?及对当代青年如何践行生态文明观路径进行探索?

一、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价值与现存问题

本文梳理《中国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颁布前后相关报道以及论文阐述,总结长江流域现存环境治理难题。

(一)工业污染结构性难题显著

图1.1的数据表明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学材料、电力、热力等污染问题导致的氮氧含量超标问题成为工业污染治理的结构性难题,同时相关行业在整体工业比重较大,转型的难度与要求更加的严格,因此转型面临原有企业的改造与迭代,寻求有效出路变得极为重要。

图1.1长江流域污染排放物对比[1]

(二)长江流域公共水域人为侵占与水体治理难度较大

除了工业方面的问题,畜牧业与渔业等领域人为作业进行水体侵占的问题依然突出,2021年报道的南京江宁区防洪堤坝被违规建观光街、2020年长江流域部分渔民违法捕鱼、湖南长沙房地产开发商围湖建商品房等问题时常出现,相关部门并未完全贯彻依法管理长江流域生态永续发展与增强渔民、开发商等群体生态意识。此外,长江流域支流较多,由于水域面积广阔、水体交换缓慢、污染物易扩散等特殊规律[2],长江流域部分湖泊面临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蓄洪能力减弱等突出问题。

二、传统各学派生态观的历史沿革

生态文明观本质是关于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关系的观念,古今中外的学者、思想家、政治家等都对人与自然关系有所考察,中国古代的儒家、道家都将人与自然看作有机整体,启蒙运动的卢梭也将自然看作人赖以生存与全面发展的基础。发展进入消费主义时期,人类对于自然的过度开发索取遭到批判,后工业时代的生态观主张自然生活是人类生活的有机部分,人应当学会与自然平衡,生活进入第四消费时代。

(一)哲学意义上的生态观--黑格尔哲学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生态观

黑格尔所生活的时代是资本工业革命与市民社会,黑格尔哲学思想偏向唯心主义,主张人的自我认知,并未发展到实践的方向,而对于资本对环境异化保持乐观态度并认为自然在资本改造下必然回到最初状态、资本也会反哺自然。但是事实证明资本的无限地对自然剥削永无止境,并未如想象那样乐观。

而早在中国先秦时期,儒家和道家在经验社会就总结出“天人合一”、道家的“道法自然”等人与自然共生的观念,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唯一指出人与自然界之间是互相统一的有机整体,张载的民胞物与指出民同吾胞,兼爱之,孔子的生生思想,万物统治者有其自身的规律与运行的方式,无需多加干预。不可否认这些观念充满蒙昧的对自然的畏惧,而似乎现代人正是缺乏这种敬畏之心,让欲望侵蚀自然的可持续与和谐关系。

(二)政治经济学上的生态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高兹生态观

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兹,其生态观是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过度生产导致过剩,资本的全球化扩张导致经济危机,借助消费社会的转向,一方面弥补传统劳动剥削与生活的压迫,将其注意力向低廉丰富的消费补充以满足生活的需求以及对社会资源分配不均下对于时尚与身份的追逐,一方面促进资本再生产的补偿,延续因生产过剩导致经济危机的资本主义的生命[2],使得资本经济再生产以及持续的降低产品价格与边际成本,这个现象在网络社会尤为明显。线上的内容丰富与线下联动促进实体内容的消费,注意力经济促进实际欲望的高涨,电商平台借助丰富品类、便捷物流使得视觉所见即所得,快闪等线下活动更是将线上内容狂欢活动转移线下,促进消费者的实际生活消费社会富足感的感知。

高兹认为这种感知是一种虚假需求,它将一个自然的人的需求转变为非自主性、非理性的欲望,而将启蒙运动发扬的理性主义引导下的个体消费作为引发生态危机的诱因。资本与国家制度联合,采用将第三世界国家廉价劳动力作为本国市场的福利与消费补充的国家福利制度维持资本主义统治,第三世界国家因为资源、人力廉价与充裕的优势促进现代化大流的同时也导致生产效率与转化率较低引发生态危机与技术理性、人的异化,高消费实质上是破坏、盘剥自然[3]。高兹提倡一种改变以无限制欲望的消费为主的生活方式,贴近自然与绿色资源,促进生产材料的可再生化和公益化,扩大乡村耕地面积与住房质量来防止过度城市化和工业化,建立公共交通体系来缩减私人出行造成的环境污染,也为现代经济与社会转型的中国提供转型思路。

(三)民本主义的生态观--恩格斯的生态观

恩格斯的自然观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观产生本质影响,恩格斯提出四个角度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是对于自然存在论,本体论来说,人处于自然界之中,自然是人类有机的身体,人的生产活动不能离开自然界,而生产与理性主义对于自然的破坏最终也会伤害人类自身,其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是客观的关系而非主观强加的关系,其次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公平交往而不是索取,最后,强调人与自然应该是一种合理的物质变化的关系,而非高于、超于、独立于自然,对立与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受到报复[4]。其次,对自然价值问题的认识,人类长期以来是根据自然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与使用价值来对自然进行攫取的,而不考虑本身没有经济价值方面,因此绿色环境、空气等问题并未划入讨论的范围。而近代以来,资本对于自然的过度开发,导致环境与日俱增的污染问题日趋显著,已经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质量与社会发展、人类健康、生态社会存亡等问题,因此,生态问题逐渐纳入价值的范畴之内。其次,是恩格斯的自然历史论,自然条件是人类社会存续与发展的前提,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进行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才是长久可持续的,而交换关系的断裂势必导致人类受到自然的报复,而对于人与自然和解的途径势必是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最后是环境民生论,恩格尔提出了人民群众对良好的自然环境有迫切的需要[4]。

三、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是建立在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回应,长江经济带孕育6.06亿人民与众多动植物,但美好生活期待与当地不合理的生产生活的矛盾冲突明显。新时代生态文明观是对哲学观上传统人与自然关系的回归、对经济观上资本消费社会的工具理性与对自然污染破坏的辩证性回应、以及对民本主义上恩格斯生态观的继承与延续。

(一)本体论的发展--“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6]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论述表明自然是有自身规律性与主体性的环境,人类应当将自然当作自身有机的身体,在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的辩证法角度发展自身,世界与宇宙万事万物--山水林田、花草鱼虫都是生态链必要的个体,从万事万物整体与联系的视角去对待任何的自然生命体。要求我们在长江治理中坚持整体的思维,不能一刀切将所有和长江有关联的人文作业阻绝,而是在促进社会与人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整体安全可持续。例如对于从事渔业的传统渔民在经济转型后成为垃圾打捞员,原先的渔船变成了打捞船,从捕鱼到守护长江家园的转型,传统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在新时代散发活力。

(二)价值论的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对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述,就是将整体思维中形而上二元论的观点切除,将认为发展经济与社会的内容与生态发展只能平衡与协商的观点转变为发展生态文明就是发展生态,例如长江流域长沙地段的网红图书馆以长江天堑为背景、打造三面透明的图书馆,引发全国各地的市民的参观,带动当地经济第三产业链的发展。这样美好生活价值与经济价值双赢也侧面证实两山论的普适性。另外,新时代人民对生态生活与慢生活的诉求也带来对生态环境与健康的重新重视,生态环境良好与美丽中国同样有价值与经济效益。

(三)历史论的发展--“生态兴则文明兴”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两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诞生与消亡伴随生态的变迁,生态滋养着人类文明,绿洲变为沙漠后仍然可以恢复为绿洲,但是人类无法适应自然的陡然变化,因此,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也是为人类文明的赓续带来光明,破坏自然的后果是承受无法承受的灾难,而这种灾难未必是人类可以承担的。科幻片中人类想象各种生化人与诺亚方舟帮助人类获得灾难中的救赎,但实际上真正的方舟是自然与人类自己,珍视自然才能延续文明。

(四)民生论的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6]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恩格斯在《英国状况》中提及人民群众自然环境需求满足的根本途径在于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完全变革,衣俊卿教授[3]也曾在分析资本主义发展对人的异化中提及中国现代经济工业发展要警惕过度物化人际关系与生态环境侵蚀。随着人民生活日渐改善,生态健康成为人民追求的美好生活与更高层次的需要,不断提升的幸福感与获得感的来源。

四、实践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观在于发扬“右玉精神”

践行生态文明观,发扬“右玉精神”,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在山西省地处毛乌素沙漠沙漠周围的右玉县,生态环境脆弱,右玉县历任县委书记带领人民群众将沙漠变为绿洲,在2020年5月习总书记第六次谈及右玉精神,指明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鼓励当代人能够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千秋的实干精神。习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9]。

(一)关键在人--青年志愿者践行生态文明观与群众路线

践行当代生态文明观关键在人,也在当代青年,让当代青年在志愿服务中传递良好风气,将生态观念引导认同与行为信念;在践行党的理念中不断加深对党决策的认知与检验,密切党和群众的关系。大学生是践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思想与生态文明实践的主力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观念教育相结合,开展户外与基层志愿服务,提升当代青年理想信念的坚定与担当[10]。湖北荆州的陈景旭、孙红艳毕业后,坚持长江垃圾清运的工作12年,不畏风吹日晒、酷暑严寒,日复一日坚守在江面上,用自己的行动,呵护长江的生态。

同时通过实践出的实际效益与人民共享的成果增强基层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实践与观念的理解与满意度。2021年6月20日上午,全国地级市中首个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题的城市发展规划《泸州市长江沱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在北京通过评审,提出“以发展反哺生态、以生态促进转型”的绿色发展思路,从绿色增长、生态产品、绿色生活、绿色制度、发展质量五方面提出约束性指标,探索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发展之路,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探索新模式与路径,形成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转型、能源结构优化、生活方式转变的倒逼机制,提升泸州生态环境质量,更好回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期盼。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宣传海报

(二)关键在思路--辩证对待消费社会与环境保护观念

对于思路的转变,首先,对资本主义生产经济不能单向看待,认为是发展经济的必需且应当坚持贯彻下去,或者认为破坏环境应当被取缔,两者都是不可取的,而习总书记的论述思想给我们启示,平衡生态与经济发展不是对立面,而是一体两面,或者说就是同一件事,我们更应当思考如何平衡两者,传承前人“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思想,将环境发展与经济发展并行成为美好生活前进的动力。坚持以人为本,转变经济发展思路,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传播绿色发展理念,让绿色理念贯彻在生产、发展与日常行为中。消费社会对于物品的过度消耗与浪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解决方式,生产结实耐用的商品或者可再生与可再回收的商品可以避免过分追求时尚与流行导致浪费,提倡简易的出行方式与消费理念,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环境污染最小化。

此外,治理优先,应当坚持“严”字当头,“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把控生态防护“红线”;同时,推行新经济发展模式,利用新能源取代高污染、高消耗的能源,用新型智能科技转换发展方向与动力,同时利用经济发展成果与优势反哺生态环境,帮助退渔的沿岸居民劳动与收入转型,推进沿岸旅游业与国家生态保育区、科研调查活动生物防止的开展,促进新科技发展经济与生态保护。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明确了2020年和203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要求。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2021年3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

参考文献

【1】谭学梅,文朝志,程怡,雷旭,邓楚洲.从两次污染源普查数据看湖北省高质量发展[J].清洗世界,2021,v.37;No.321(11):91-94.

【2】张守营. 加强长江经济带重要湖泊保护和治理 探索推进重要湖泊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N]. 中国经济导报,2021-11-26(001).

【3】衣俊卿.异化理论、物化理论、技术理性批判──20世纪文化批判理论的一种演进思路[J].哲学研究,1997(08):10-16.

【4】万健琳.异化消费、虚假需要与生态危机——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需要观和消费观[J].江汉论坛,2007(07):48-52.

【5】吴宁.消费异化·生态危机·制度批判——高兹的消费社会理论析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04):122-129+160.

【6】高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恩格斯自然观的丰富与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21(10):44-48.

【7】于英霞,王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意涵[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4):1-2+7.

【8】张藜萱. 儒家生态思想在新时代的创新性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20.

【9】关多义,张民省.右玉精神的思想精髓与现实启示——兼论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1,33(12):6-10.

【10】金梦薇.生态文明视角下大学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路径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1(04):151-152.

【11】应思伊,徐冬先.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引领长江经济带生态建设对策的思考[J].经济师,2021(07):34-35.

来源: 苏瀚韬